春分时节,养生五原则
时令已进入春风节气,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由于春分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调理方面都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01春分养生之起居篇
早睡早起宜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分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也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不要过早减冬装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分之后,有些地区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多开窗户勤通风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02春分养生之精神调养篇
戒骄戒燥
春分时节,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
郊游踏青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仍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远离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间,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民间称之为“春困”。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饭量不宜过饱。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过度睡眠反而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03春分养生之饮食篇
春分也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食用豆芽、蒜苗、豆苗、莴苣都正当季。此外,民间还有“春则食香,夏则食臭”的讲究,春分习俗吃春菜,时令蔬菜是养生首选。
香椿——抗衰老
春分时节的香椿,其独有的芳香味道,能起到很好的醒脾、开胃的作用,且香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因此香椿还有很好的延缓衰老的功效。
春芽——抗菌养颜
春日食春芽,时令的食物新鲜并且营养丰富。春天,植物生发鲜绿的嫩芽,可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菠菜——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最佳。春季上市的菠菜,对防春燥很有益处。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韭菜——健胃提神
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等功效。炒绿豆芽或豆腐干事加些韭菜,芳香可口。
春笋——美味爽口
被誉为“素食第一”的春笋,笋体肥沃、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
葱姜——提高免疫力
春季是葱、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好吃的时候,多吃可预防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爱吃小葱蘸酱和小葱炒鸡蛋,这是一种很营养又顺应节气的吃法。
樱桃——美容养颜
樱桃果实丰厚,味美多汁,色泽鲜明,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的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多吃樱桃可美容养颜。
红枣——补充热量
人们在春天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补充更多的热量。但此时肠胃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食物,因此热量可由适量的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蜂蜜——营养滋补
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每天饮用1-2匙蜂蜜,用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04春分养生之按摩篇
小腹是人体的中心。对于平衡气血有重要的作用,故春分节气最适宜多做腹部的按摩。
揉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两寸处,按揉
作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时间:3-5分钟
顺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时间:3-5分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身健康在调养。最后送大家一首春分养生小口诀,要牢记哦!
春寒也料峭,保暖不可少。
饮食宜清淡,少油和少盐。
春眠不觉晓,少卧多动好。
肝阳易亢盛,情志需条畅。
气温不稳定,预防脑卒中。
传染病多发,免疫力当家。
益群国医堂患者就医指南网上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1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