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一年两茬蔬菜种植富

c#.net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ivk_sa=1023197a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4月9日讯(记者杨彦春刘转红)“初春种莴笋,季夏种蒜苗;一年种两茬,收入翻一番。”近年来,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探索出“春莴笋+秋蒜苗”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让菜农的收入翻了一番。

人间四月天,走进洛门镇大南河流域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郭家庄村,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里莴笋正长得起劲。再过半个月,莴笋将大量上市,菜农将迎来一年的第一个“丰收季”。

“种了一亩半的大棚莴笋,还种了半亩露天莴笋,再有半个月就能收菜了。”郭家庄村蔬菜种植大户侯丑心告诉记者,“春种莴笋夏种蒜苗”已经成为村里的种植传统,一年两茬让群众收入翻一番。此外,还可以种植架豆、西葫芦等蔬菜来倒茬,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两茬种植,技术很重要。为了让土地能承受住“压力”,武山县蔬菜部门科技人员把技术送上门,从种植品种的选择到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都做到“量化”分析。

“我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解决蔬菜种植在各环节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巩春明介绍,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单位加强与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交流合作,共同破解技术难题,通过“两减一增”和豆角、油菜、土豆、萝卜等农作物换茬耕作,逐步实现土壤改良,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让“春莴笋+秋蒜苗”这种植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南河流域‘春莴笋+秋蒜苗’种植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截至目前,莴笋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亩收入达到元以上。”武山县蔬菜研究所所长赵昱亮介绍,目前,全县一年两茬蔬菜种植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关、洛门、山丹等几个蔬菜种植发展比较早的地区。大南河“莴笋+蒜苗”、洛门河北片区“水萝卜+架豆”、山丹周庄“韭菜+菜花”等种植模式,给群众带来了“一年两个丰收季”的福利。

做好农业文章,做大蔬菜产业。近年来,武山县通过富民产业培育、蔬菜生产技术指导、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实、蔬菜对外产销衔接等一系列的工作,把农业文章做实、做细、做好,把蔬菜发展脉络理清,让广大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蔬菜产业已成为促进群众发展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截止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达到万吨,产值24.5亿元。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191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