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全过程
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以沙壤土为好。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
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2秋播大蒜栽培技术1
播种
1、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
若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
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遵守播种期。
2、合理密植
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千克。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千克左右。
3、播种方法
“深栽葱浅栽蒜”是种植户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
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两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也不宜过浅,否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系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
1、追肥
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
大蒜追肥一般4~5次,分为:
苗期:催苗肥及越冬肥,两叶一心时施肥,中耕前浇水施肥两次平衡型和促生根,活根壮苗,提供全面营养,促进大蒜生长,提高大蒜防冻抗旱能力。
苗期返青:返青肥,四叶一心中耕前浇水施肥一次提苗专用,促进植株生长,防止出现叶小叶尖发黄问题。
蒜薹伸长期:催薹肥,大蒜抽薹时施肥一次高氮高钾和促生根,促进大蒜生长,为鳞茎生长做准备。
膨大期:催头肥,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钾、氮肥。在蒜薹露苞时施高钾型和膨果专用肥,促进蒜头膨大,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2、水分管理
齐苗期:一般播种一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一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此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期。由于齐苗后灌水一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一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需水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3天停止浇灌水,以利储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3、中耕除草
在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
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克。
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
1、采收蒜薹
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
采薹时一般左手在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2、收蒜头
收蒜薹后15~20天即可收蒜头。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
收藏过早,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
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3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蒜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利用地膜覆盖,大蒜可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精细整地,可提高地膜覆盖的效能。地膜覆盖后,大蒜吸肥增多,故应增施有机肥,减少以后追肥的用工麻烦。进行地膜覆盖一般用小高畦。畦宽因地膜宽度而定。
2、盖膜
一般先播种,后盖膜。膜要盖严、压紧。做到膜紧贴地;无空隙,膜无皱纹,有洞及时用土堵上。
3、播种
由于地膜覆盖后生长期延长,所以秋播大蒜可适当晚播5~7天。密度应适当稀一些,每亩~株为宜。播种方法同秋播。
4、苗期管理
播种覆膜后,立即浇水,促进蒜瓣扎根。近出苗时,再浇一次水,有利幼苗出土,顶破地膜,继续生长。有顶不出膜来的幼芽,可人工破膜,人工破膜的口越小越好。
在幼苗生长阶段灌一次促苗水,入冬时,浇一次越冬水。在生育期内应经常巡视,发现幼苗压在膜下时,要立即扶出膜外,防止苗在膜下生长。
5、中后期管理
在花芽、鳞芽分化期,仍然要保护好地膜。发挥其保温作用,直至抽薹前期方可去掉地膜。其它管理同秋播大蒜栽培。
4这大蒜的贮藏保鲜1蒜苗、蒜薹和鲜蒜头的贮藏
1、冰窖贮藏
选背阴密闭的屋子或地下室为窖,窖底应有水沟通向屋外,屋内地面铺冰厚0.8米,墙砌冰0.5米厚,砌至近屋顶处止。
将蒜苗或蒜薹按一千克扎成一捆,装入塑料薄膜袋内,每袋装15千克,外用绳捆扎入窖堆放,一层包一层冰渣填满,直堆到离屋顶约2米处止,上面封一层冰,再在上面铺稻壳1米封严,以防冰融化。这样可使大蒜贮藏半年以上。
2、装入无毒塑料袋中短期贮藏
蒜薹为防断口老化和腐烂,在装袋前将断口放人10%的盐水中杀菌,装入袋后抽去空气封住袋口呈真空包装。每隔半月检查一次,开袋口通风一次,以调节袋内气体成分。
2干蒜头贮藏
1、挂藏法
选无散瓣、带假茎的蒜,每头捆在一起,挂屋内外通风避雨处。可贮藏半年以上。
2、堆藏法
收获后去假茎和根,晒干放干燥通风处,可贮半年左右。
3、青鲜素贮藏法
用1%的青鲜素水溶液,在收蒜头前1~2周喷洒大蒜茎叶,可抑制大蒜发芽,延长贮藏期。
4、糠皮埋藏法
在贮藏箱或筐内的底部铺一层厚约2厘米的糠皮,然后一层蒜头一层糠皮,层积至离容器口5厘米处,上面用糠皮覆盖。这样用糠皮保持较稳定的温度,减少了氧气,增加了二氧化碳,抑制了大蒜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
打开看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1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