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环境种植的意义蕴藏在一整个生命的轮回
01/
治理虫害有诀窍在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治理虫害是一个关键点。基于生态种植的原理和对学生健康的考虑,一般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去网上搜索,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映入眼帘:把大葱、蒜苗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作物和易产生虫害的绿叶蔬菜进行套种;把辣椒、大蒜,碾碎之后,掺入适当的水对着作物喷洒......
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苏稽园的宋老师说:“我们尝试过套种,在最容易产生虫害的青菜、白菜、小白菜旁边种上大蒜;也尝试过在菜叶上喷洒蒜汁,但效果真的有限。所以目前对于虫害的治理,我们园还是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梁雁谈到了他们在治理虫害时的一些经验:我们园有一个小妙招:酒糟灰。泸州是酒城,有孩子家长在酒厂工作,向我们提供了酒糟灰。而经过探索发现:在土壤休耕的时候,埋入酒糟灰,既可保持土壤松软,也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埋过酒糟灰的种植区,第二年的病虫害问题大大减少,酒糟中固有的成分可以杀死土壤中一部分虫卵。我们也在黄色的塑料板涂上黏性的油类(类似于粘蝇板的东西),插在作物的周围,这种方法对于治理虫害也有一定效果。两所幼儿园中,对于虫害的治理都有自己的方法。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把酒糟灰和酒糟这种生物废料,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肥料和“天然杀虫剂”,让种植活动的开展更生态。
TIPS:酒糟的妙用
酒糟富含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氮、磷、钙等多种促进生长类物质,同时酒糟中含有长期高温驯化的耐高温菌种,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益生菌,这大大提升了酒糟的利用价值。酒糟灰虽然为酒糟燃烧的二次污染物,但是其pH为7.4左右,富含磷、钾,也可作为有机肥的生产原料。因此将酒糟和酒糟灰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再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发酵制备酒糟生物有机肥,既实现了资源利用,变废为宝,又解决了环保问题
02/
剩菜、厨余,也能变废为宝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年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年,3月1日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将逐渐常态化,渗透在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而常见的生活垃圾,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
会腐烂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茶叶渣、蛋壳、植物的残枝落叶......
不会腐烂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在制作有机的肥料的过程中,会腐烂的生活垃圾就是宝贝。
苏稽园选择制作酵素、利用好这些生活垃圾:
我们会在收获的时候,把孩子们吃不完的东西搜集起来,放在桶里,把水和红糖按照1:6的比例加入发酵桶。制作天然酵素,发酵之后用作园内种植区的肥料。
在水果收获的季节,比如桃子和李子,会让老师把多余的水果制成可以喝的酵素。食用酵素对卫生要求比较高,所以制作过程老师主导,幼儿辅助。
以前也在学校尝试过堆肥:在园子的墙角,挖一个八十公分左右坑,放入厨余垃圾。经过一段时间,便成了有机肥料,但是后来政策不允许,便也放弃了这种方式。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目前的肥料就是酒糟灰,在之前,学校除了用养殖区的动物粪便施肥之外,也尝试过厨余堆肥。
在进行厨余堆肥之前,倡导孩子在家对厨余垃圾分类,让孩子们了解哪些东西是可以用作堆肥原料。
果皮、蔬菜叶、剩菜、剩饭、鸡蛋壳等偏植物类,没有太多荤腥的东西便是最好的原材料。
了解之后和家长一起在假期,用堆肥桶和发酵粉尝试自制厨余堆肥。
有了这些准备,后续在开展厨余堆肥课程时,孩子们就有了充分的经验。而在正式课程实施之初会首先让幼儿制定计划,对如何堆出更好的肥料进行探究。在过程中可能会使用量杯,学会认识刻度等。
通过制作有机肥料的过程,让他们惊叹于各种动、植物间神奇的变化和循环,体味生命的永续,建立了与自然更加紧密的联系。
Tips:厨余盆栽的做法
03/
把孩子培养成农民或匠人?
都不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生态学观念指引下的种植活动,生态学方面的理念和获得的一些直接经验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对种植活动的探索,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的房顶上,有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区域:一块小池塘里养了鱼,水面漂浮着一块泡沫板。泡沫板上挖了很多窄小的洞,洞里放置了诸多细小的植物。鱼儿的粪便为蔬菜提供了养分,而泡沫板上的植物为池塘里的鱼儿撒下一片阴凉,同时净化了水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的种植课程活动
那幼儿园中到底要不要把无土栽培、土培、沙培等具有难度的技术介绍到幼儿园,增强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呢?梁园长这样说到:“无土栽培在我园属于自主探究,我们会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元素和材料,但不会刻意引导孩子做到什么程度,更多地让他感受生态循环这一概念。虽然他们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相信这些观念会对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有着强大的科研背景,在生态种植方面有着更加专业的知识储备。让教授给孩子们演示如何提取花青素、用实验室的方法测试土壤酸碱度、针对区域种植合适植物进行挑选。只要有需要,他们就能办到。但是吕园长说:“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种植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匠人。”
所以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并没有刻意划分种植区,只要园所内有土、有植物的地方就是他们种植活动的开展区域。园级层面也不会对老师掌握多少生态知识进行量化,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很常态化地进行着,没有规定每个学期或每个周应该要如何开展种植课程。倡导老师们把种植活动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进行。
到了该播种的时候,就和孩子们商量:你们想种什么呀?让种植和呼吸一样自然、正常。
04/
注重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开展,并不是只有播种和收获才是重要的,其他时候作物的成长也同等重要。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通过对植物生长情况的持续探究,获得植物生长完整的、多方面的经验。如,可以了解蔬菜、瓜果、农作物等的生长过程和生长规律,而且还可以观察对比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生长环境的不同,分析了解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营养、温度等条件,获得一定的种植栽培经验等。
吕园长说:“每到收获的时候,无论孩子们种的是什么,都会留一颗或两颗,然后让孩子继续观察。它将来会怎么样?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以油菜为例,孩子就发现油菜会开花、结果,对于油菜什么时候收割,油菜种子应该如何保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孩子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生命循环的了解,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梁园长说:“从开始进行种植活动我们就会制定计划,然后从选种开始,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就是孩子们探究的课题。”
对于完整经验的获得,首先要让幼儿切身经历某一植物的选种、育苗、播种、浇水、捉虫、除草、收获、分享、留种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拥有完整的、积极的印象和态度,获得对某一植物的完整经验。
其次,植物生长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生长期最短的植物也需要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对植物进行浇水、松土、除草除虫等管理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持续观察,并用运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能够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1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