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汉风先生子夜随笔之九ldquo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清供是文人雅事,是在室内置于案头以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但凡爱好文化的文人或者嗜好书法美术的艺术家,大都对清供钟爱有加。清供究竟该供什么,大家的观点却不一而足,有的爱好盆景和插花;有的喜欢奇石与古玩;还有的专供文房四宝。

就笔者而言,对清供的物品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无论是书房的雅玩,还是客厅的摆设,都是随顺因缘。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蜗居在彭井涯26号十几平方的平房内,室内除了泛滥成灾的书籍,就是游历四方时随性带来的物件。这些物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的恩赐,比如黄河源头的一片牦牛骨、青藏高原的一抔土、新安江边的一块鹅卵石等;还有一类是人文的纪念,计有徽州的石砚、湖州的竹雕、苏州的折扇等。我把诸如此类的东西放在斗室内,举头就会想到黄土高原的辽阔,低首便能听到青海湖的涛声。那时候,清供对于我是一种精神依恋。

后来,我们从彭井涯搬到了中枢街,房子的面积虽然大了,但是由于有了妻儿老小,自己的地方反而更小了。我就充分开拓生活以外的空间,在墙上挂小幅的山水画,在冰箱顶上放置唐三彩,在茶几下摆几件陶器……放得多了,阿苇就笑着提意见,说家里没有烟火气,倒像个艺术馆。说归说,当我一次次从外地归来,背回大大小小的杂件,东摆西放的时候,她仍然笑着默许。时间一久,家里就像个书店和艺术品店铺,阿苇又笑着说:“先生,您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居住的空间太小了。要不要我与孩子给您的爱物再腾挪一点空隙,我们搬出去,你与它们一起过算了。”我也笑着说:“书再多也读得完,可是你读不完啊。任何物品再有意义也不如我们的孩子对于我们有意义。你们还是留下吧,我把它们请出去。”这时候,清供对于我,变成了生活的琐屑。

再后来,彭城书院在户部山状元街上诞生了,面积虽也不大,但却雄踞半山之上,俯瞰都市繁华。我就把家里的很多东西搬到书院来,供养给四面八方来书院求学问道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直到现在,百度关于“彭城书院”的条目上还这保留着这样的介绍文字:“书院藏书丰富,书架上摆放着剪纸刺绣、木雕漆器、秦砖汉瓦、茗盒奇石等工艺品,古琴、茶座、翠竹......错落有致、环绕堂间。院内的书香与院外的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十年间,书院七易其址,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跟着我走到了今天。看到它们,我的内心充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悦。

现在,我出差的频率越来越大,但是已经无意于去古玩市场淘宝,到草原沙漠和江河湖海边捡物。对于大自然的万物百汇,只是用心去欣赏与感悟,觉得一块石、一粒沙,甚至一片叶、一棵小草,都是一个独立而完美的存在,我有什么权力把它们带回自己的世界来专享呢?如果它们可以当作清供,就把它们留在本该留存的地方,供养天地神明、山川河岳。我的书房与办公室里的物件越来越少,但是可以用作清供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亲手养护的一盆绿植、手抄的经卷、友人赠送的礼品等等随时都可以看作是清供。有时候手头什么都没有,我就用心撷一缕清风、采一片阳光,或掬一声鸟鸣,供养起来。我觉得清供无论供什么都是在供自己的一颗心。供品万象,抵不过一颗真诚纯洁、无私无我、光明温暖的心。

冬夜习书,翻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才注意到至少在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已经把清供带入寻常生活了。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雅集。那一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种“修禊”的民俗,为的是洗去冬日阴气,感受春意,以祓除不祥和求福。树丛中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头上放着一瓶花,就成了曲水流觞。那些花瓶、杯盏也成了生活中最初的清供物品。

唐代的文人承续了庄子与王羲之式的风雅——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文人的清供在天地山川之间。“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这是诗仙李白的清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圣杜甫的清供。“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这是诗佛王维的清供。

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注重生活的细节,使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达到极致,于是出现了所谓“生活四艺”——品茶、焚香、插花、挂画。他们把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把文化艺术变成生活日用,且不断充实内在的涵养与修为,开创出人类生活美学、生活品位的新境界。“生活四艺”可以看作是宋代文人把玩清供的代表之作,是文人在喧嚣生活中独守内心清净,在时光静默里绽放生命馨香的方式。

宋代人这种由清供带来的生命馨香,穿越明清近千年的时光一直沿袭至今天。追溯清供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祭祀。《礼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的祭品有六畜、五谷、果品、蔬菜等。二是源于供佛。佛教徒以虔诚之心,以香、花、果、灯等供养礼拜佛菩萨。由此可见,对于一般人而言,清供供一颗虔诚的心,比具体供什么物品要重要得多。

如果想以清供为厅堂和书斋增添生活情趣,只要有心就可以了。现在这样的深冬时节,在书房里养盆水仙花,在客厅里摆一盘水果,甚至在厨房里养几颗蒜苗,都可以算作案头清供的古风遗存。只是要懂得,当我们看到那些水仙、水果、蒜苗时,就看作是对天地自然、祖宗神明的供养,由此而生发出恭敬、真诚、慈悲、光明的心来。这样的做法,摆弄清供才有真实的意义。

汉风年1月8日子夜,于彭城书院弘道堂。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热诚欢迎广大国学爱好者前来参加。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190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