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八十年前兰州,耗银16万两的黄河铁
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光绪十年()分出新疆。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
光绪三十一年(年)夏天,泰来洋行的德国商人喀佑斯到甘肃游历,与有关部门签了合同,从国外购料,开始建造铁桥。由于路途遥远,运费相当昂贵,据记载,造桥的工料共用银16.5万两,而运费则用了14万多两,这种高比例的运费在世界建桥史上是少见的事情。
白塔山黄河铁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年)二月,宣统元年(年)六月竣工。桥长多米,宽7米多,平行弦杆贝雷式钢桁架为桥体,石墩石台,共有5跨。桥面上铺2层木板,两边有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桥的两端建有牌坊,上面横匾分别题有“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的字样。
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即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则柔滑透黄。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年)复置兰州。武德八年(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年),又改为州。
宋仁宗景祐三年(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
明太祖洪武二年(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清朝康熙五年(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gx/2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