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沙河南大姐儿时的端午节
儿时的端午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布谷鸟的叫声,因为有了布谷鸟,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就开花了。石榴树的叶子格外晶亮,在初夏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橙红色的小花在绿叶间格外醒目。红花绿叶,真是漂亮。
石榴花开的日子,妈妈就开始准备收麦和过端午节的食物了。这时候,一向节俭的妈妈也变得奢侈起来。去镇子上的集市上买回醋和白糖,以及包粽子用的蜜枣、芦苇叶。回来后,把从自留地里锄回的大蒜的蒜苗切掉。把蒜头的老皮剥下,用水洗干净,控干装进坛子,把和着白糖的醋一同倒进坛子。
我家还有一个坛子,妈妈会把近两个月攒下来的鸡蛋放进去,和溶解了大盐的凉白开倒入坛中,把鸡蛋盐起来,到收麦子的时候才能吃,因为那时候都是人工割麦、打场,根本没时间炒菜、做饭,不管孩子大人,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抢收抢种。其实我们这些孩子并不过多考虑收麦的事情,只是因为嘴馋,想着那些平时吃不上好吃食罢了。
端午节的前几天,邻居家手巧的奶奶就会给她的孙女做荷包了,妈妈没时间,还要下地。我就会去邻居家看着奶奶用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做各式各样的荷包,我特别羡慕。奶奶也就会把她孙女挑剩的送我两个。我们戴在手腕上,奶奶说荷包可以驱病辟邪,到端午节的早晨天不亮就要把戴了几天荷包扔到村边只用来浇地的井里。
端午节前一天,妇女们就不用下地了。妈妈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准备包粽子了。听着布谷鸟的叫声,我们帮着妈妈烧火,煮粽叶。妈妈泡米,洗枣,泡花生,和小红豆。吃完午饭,我们几个小的就围着妈妈,我们帮着捋粽叶,妈妈负责包,有时候,也张罗着包上几个,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有的露着米粒,有的干脆散掉了。院子里的那口大锅,会装到三分之二处,有百十来个。到天黑时,才算包完,妈妈点火煮粽,我们等啊等啊,直到困得趴在炕上睡着了,也没吃上。第二天早上,我和三姐从睡梦中被妈妈叫醒,我们沾着白糖吃上两个,然后妈妈把装着粽子的篮子递给我们,让我们给大姐送去。
端午节那天,我们除了粽子以外,不会像其他的的村子还有别的好吃的。到五月初七这天,我们才会隆重的过节,沙河包围着的这几个村子和沙河沿岸的村子是都不过五月初七的。妈妈说,五月初七,是我们村专属的节日。
据说,我们村有户地主,雇着好多长工。有几个长工是离我们村几十里外的杨村的,五月初八是杨村的庙会,地主心眼儿好,每到初七这天,就会改善伙食,让长工们吃了饭后回去看家,顺便把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回来后,好开镰收麦。地主家还会把上年存下的余粮分一些给吃不上饭的穷人。地主的好心感动着村子里的乡亲们。每年的五月初七村子里各家各户都会买上些猪肉,包饺子,炖粉条。然后投入到收麦的战斗中。
小的时候,初六下午。村子里的肉铺老板就会走街串巷,把肉送到乡亲们的门口,各家各户都会称上三两斤,初七这天,村子里炊烟袅袅,飘着炖肉的香味儿。空气还包裹着粽叶的芳香。
参加工作后,离开村子,再也没有过过家乡里与众不同的端午节。但是每每想起来就特别怀念,有一种香甜的味道在脑海里回味。更多的还是想念生我养我的村庄和我的亲人。
作者简介:
故园别梦,原名,李芹如,年9月生于定州市南町村,曾就读于李亲故中学。-年在东赵庄中心小学代课。现工作定居于北京。从小酷爱文学,喜欢硬笔书法。曾在《北京青年报》、《首都机场报》、定州《中山》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现在《江山文学》、《红袖添香》、《中国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网》、《古榕树下》等文学网站发表文章。散文《童年趣事》在《中国网络诗歌》举办的散文、小说征文中荣获一等奖。《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祖国》荣获全国民航系统征文比赛一等奖。-年期间多次被首都机场集团评为优秀报道员。
联系方式:李芹如:
北京首都机场西平街甲8号4层办公室
几万人都在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白癜风遮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s/1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