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至4月20日(或21日)结束。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清明到来,白桐花次第绽放,春满枝头,清明五日后,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入洞穴,喜阳的鹑鸟出来活动,再过五日,若雨后初晴,日穿雨影,则现七彩虹桥。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清明时节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此时我们追思先祖,缅怀亲人,在这疫情肆虐世界各地之时,我们也要对怀有大爱的“逆行者”致敬,他们不畏艰险、英勇前行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这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奋进自强不屈的精神,为国家所提倡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感到安心和骄傲。

养生要点起居养生

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在我国北方,气温迅速升高,昼夜温差较大,且多风干燥。此时易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因此,清明期间建议大家居室通风,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增加室内湿度,可以在室内晾晒一些洗过衣物,避免过度干燥,日常起居可早睡早起,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饮食养生

此时人体气血运行波动较大,容易使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等病症加重,因此清明时节应慎食“发物”,如鱼、虾、鸡肉、牛肉、羊肉、狗肉等。可适当的多食一些应季青菜,比如小白菜、菠菜、蒜苗等,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豆制品、动物血、银耳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滋补肝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有助于人体气机的通畅和气血的调和,在此期间建议大家多喝温开水,以免温度提升,汗液增多,造成上火或者便秘等情况。

运动养生

清明时节雨量增加,气候潮湿,容易使人感觉疲倦,大便也出现粘稠,皮肤也容易出现各种疹子,因此可以适当的提升免疫,春末多动,可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也可到户外踏青、散步、登山、放风筝等使自己心情舒畅,适当练习八段锦来调节自己的“精气神”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在9.30-11.30之间或者下午3.30之前进行户外运动,对于老人或小孩有非常好的调养作用。

情志养生

立春之后体内肝火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此时如果不注重调理情志,而使七情不畅,易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出现生气、愤怒、烦闷等情况。因此清明时节,大家更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使心情舒畅,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宽善待人,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才能有益于身体康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9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