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人群挑食偏食伤心血管这样对症下药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
                            

孩子挑食偏食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事。儿童期是培养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儿时挑食的孩子很可能把这个坏习惯持续一生,影响终身健康。那么,儿童挑食偏食到底会有何危害呢?如何应对孩子的挑食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挑食偏食伤心血管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挑食偏食不仅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还会导致饮食质量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国家卫生与福利研究所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对芬兰和爱沙尼亚多名年龄在25~74岁之间的参与者进行了为期7年的追踪调查,考察其饮食习惯对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挑食偏食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更常见,他们对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而对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量较大,这会提高血液中炎症标志物的水平,进而增加罹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对于增进健康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及早干预不正常的饮食行为,比如儿童偏食挑食,将有助于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儿童挑食对症下“药”

过早吃香甜的食物

过早吃香甜的食物是造成婴幼儿挑食的最常见原因。婴幼儿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因此,他们才能从成年人感觉淡而无味的母乳中喝出香甜的滋味。有些家长为了取悦孩子,过早给孩子吃自己觉得好吃的加工食品;甚至有家长认为小孩天生就该吃甜食,做食品的时候故意加入白糖。这些含有糖、香精、增味剂等各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其味道连大人都觉得浓厚,对于婴幼儿更是极大的味觉刺激。孩子一旦习惯了这样的味道,往往就会追求更为甜鲜香浓的味觉刺激,不再接受天然食物。此外,摄入过多盐会给婴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也会影响婴幼儿体内的氨基酸平衡,糖对婴幼儿的营养平衡也有害无益。

小贴士:家长们无须给一岁以内的孩子吃任何盐和糖。父母应当从孩子6个月起,循序渐进地给其喂食味道清淡的天然食物,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食物的原味。建议父母将果汁稀释后再喂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喜欢胡萝卜、南瓜等食物的淡淡甜味,喜欢玉米糊、糙米粥的清香。

食物有刺激性味道

灵敏的味觉使儿童对食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更为敏感。蒜苗、芹菜、香菜、青椒等一些成年人认为好吃的浓味食品,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很可能由于过于刺激,而本能地拒绝。

小贴士:在孩子上学之前,特别是对于1~3岁的幼儿,父母应当为他们准备味道淡于成年人的饭菜,也不必强求他们马上接受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只要家里常备蒜苗、芹菜等食物,父母正常食用,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耳濡目染,总有一天会慢慢接受。

烹调不当不爱吃

一位妈妈曾经分享她的经历:孩子本来从不吃小白菜,但当她偶然用鸡汤煮了小白菜时,孩子却吃得津津有味。这位妈妈恍然大悟,她以前总用蒜蓉炒小白菜,不但蒜味浓重,而且小白菜往往被炒“老”了,孩子吃不惯。换成用鸡汤煮的烹饪方式,小白菜汤鲜菜嫩还没有异味,孩子的态度自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小贴士: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家一直拒绝食用某种食物,但在学校、别人家或餐馆里见到该食物时却欣然接受,就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厨艺不佳,或所采用的烹饪方式烹饪的食物孩子不喜欢。同时,父母不必因为孩子拒绝吃某种食物,就断定孩子讨厌这种食材。要知道,孩子很可能只是拒绝吃“这道菜”。这时候,父母应该努力提高厨艺,或尝试其他烹调方式烹饪这种食物。

受环境和负面情绪影响

环境影响也是造成孩子挑食的原因之一。周围人对食品的各种议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对食物产生相应的看法。例如,年幼的孩子看到电视上的零食广告,很容易全盘接受广告里极具诱惑力的内容;如果父母都认为牛肉是美味,孩子就不太可能反感牛肉,如果父母不喜欢吃青菜,孩子也容易疏远青菜;如果孩子的朋友挑食,且挑食的行为得到了成年人的宽容甚至认可,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挑食理所当然。

另外,孩子也可能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在饭桌上孩子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如果父母用某种食品作为奖励,孩子则很可能更加喜爱这种食品。甚至电视、电影中受孩子喜爱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对该食物的兴趣,例如《大力水手》动画片曾让很多儿童欣然接受菠菜。

小贴士:为了防止孩子挑食,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全面、均衡的饮食习惯。还要注意不要把食物与某种负面情绪相联系,当孩子出现挑食行为时,父母应耐心引导;当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时应及时鼓励,并应多表扬孩子爱吃多种食物的优点,让孩子体会到食物带来的正能量。

无法引起兴趣

儿童的触觉和视觉十分敏锐,他们喜欢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对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食物缺乏兴趣。此外,如果孩子觉得某些食物吃起来太费劲,或是量太多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小贴士:父母在给孩子做食品时应当尽量做得小巧、可爱,对于幼儿来说,能用手抓起来或能一口吃下去的食品大小最为合适。很多聪明的父母把孩子的餐盘做得富有情趣,如把鸡蛋做成太阳,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萝卜切成花朵,让吃饭变得生动有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好感。

口腔肠胃不适应

在少数情况下,孩子吃了某种食物后会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也会本能地拒绝该食物。例如,有些儿童对芒果过敏,食用后会发生口唇部接触性皮炎;有些儿童对菠萝过敏,食用后会口舌麻木、皮肤发痒。

小贴士:父母发现孩子拒绝吃某种食物时,不必强迫,而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对于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和可能造成黏膜损伤的食物,更要格外留心。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年龄增长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本不能接受的食物。

带孩子在外吃,八项注意

1.选择相对正规的餐厅。

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比较正规、知名度较高的餐厅。如果没有,可就近找一下,但注意观察餐厅整体卫生条件,厨房是否开放,人气是否比较高等。因为餐厅卫生差,消费者没有理由相信他们提供的菜是卫生的;人气不高,食材消耗少,有些食物可能不够新鲜。

2.点清淡的主食和菜品。

这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孩子对盐、油需要量很少,1岁内完全不用吃盐,2岁内每天少于1克,3岁内少于2克,5岁前少于3克;2~3岁烹调油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5~20克,4~5岁不超过20~25克。二是吃清淡菜品有利于品尝原料本身是否新鲜,口味重的菜容易掩盖变质、有异味的食材。

菜品方面,推荐腰果虾仁芹菜、木须肉、松仁玉米、清蒸鲈鱼。避免点鱼香茄子、干煸豆角、糖醋排骨等油腻菜品。主食可选择五谷丰登、疙瘩汤、粥、清淡的饺子、玉米小馒头等,少吃油条、油饼等。

3.告诉店员油盐减半。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确告知“少油少盐”,结果上来的菜没什么变化。这很可能是“少油少盐”这个词太含糊,厨师不知道多少才算“少”。我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店员“油盐减半”。如果菜依然油、咸、甜,可准备一碗温水,涮一下再给孩子吃,汤拌饭最不可取。

4.点好菜自己先尝尝再给孩子吃。

不仅要求家长尝一下咸淡,更要把住食物“新鲜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经历:孩子很喜欢吃松仁玉米,出去吃饭都会给他点一份。一次,我帮孩子尝菜,一股哈喇味从玉米的甜香中“脱颖而出”,显然是松子已经氧化变质。

5.最好不点鲜豆类蔬菜。

鲜豆类蔬菜(四季豆、豆角、扁豆等)含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有害物质,如果加热不充分,吃了容易中毒。由于餐馆上菜时间紧张、炒菜分量大,可能存在加热不充分问题,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安全起见,外出最好别给孩子点这类食物,如果想吃,家长要先尝一下食材是否加热软烂。

6.含有生鸡蛋的食物不建议吃。

没有熟透的鸡蛋,不仅抗营养物质(生物素结合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等未能充分破坏,还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寿喜烧、溏心鸡蛋、含生鸡蛋的沙拉及提拉米苏都不建议给孩子吃。

7.给孩子带餐盘和筷子。

如果没有自己带,公共餐具建议用热水烫一下再给孩子用。如果是聚餐,可先把孩子的饭菜单独夹出来,避免交叉感染。

8.给孩子带些食物,弥补营养不足。

一般可以带的食物包括水果、奶类、蛋类、主食等,如果是远距离旅游,可备一个车载冰箱。水果类:建议选择需要去皮或外皮较硬的,如橘子、橙子、香蕉等。而草莓、树莓等浆果,外皮很容易蹭伤,不建议带。有的家长特别贴心,提前把水果削皮、切丁,这样很容易让水果招致微生物污染。奶类:孩子1岁后外出,可适量带些牛奶或酸奶,如果开袋后一次没有喝完,就不要继续给孩子喝了。蛋类:比如鹌鹑蛋,营养好,个头小,方便携带。如果一次能吃完,鸡蛋也可以。主食:带皮的芋头、地瓜、紫薯,以及栗子等淀粉类坚果都比较适合。

编辑:王新宁

审核:马东

来源:人民网健康

0

原标题:《这类人群挑食偏食伤心血管这样对症下“药”,吃饭香身体棒!》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zf/20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