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普遍疏松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吸收有所下降,钙的沉淀逐渐减慢,到老年,骨钙的溶出占优势,因此,步人中年以后,特别是妇女于绝经期后,男性在55岁以后,由于性激素水平低下,户外活动减少,食欲下降,摄人营养物质不足及吸收不良,骨中的无机盐物质逐渐减少,钙出现负平衡,就会发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疼痛往往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位时疼痛加重,白天疼痛减轻,夜间和清晨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和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本病的另-组主要表现为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的三种最常见的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开始于60~70岁;股骨远端骨折,开始于70~-80岁。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易出现脊柱短缩与驼背畸形。

骨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目减少,间隙增宽。

一.饮食原则

1.要保证蛋白质的供给,以利于食物中钙的吸收,要多选用瘦肉、鱼、蛋、鸡、鸭等动物性食物和奶制品、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不仅所含的蛋白质质量高,而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

2.钙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患者每日食物中钙的摄人量不应少于1克,可多食用牛奶、乳制品、虾皮、韭菜、蒜苗、大白菜、芝麻、鸡蛋、肉骨头、黄豆、豆腐、豆腐干和干鲜果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但食物中含钙量多少并不能代表其吸收率的高低,故在烹调时可适当添加些酸性调味品,以促进食物中钙的溶解,有利人体吸收和利用。高钙食物不宜与菠菜、苋菜、竹笋等富含草酸和植酸的食物同煮,以免影响吸收率。

3.缺乏维生素D可能是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其能促进食物中钙从肠道吸收,并贮人骨骼中,故患者每天摄人量应不低于国际单位,可多食蛋黄、鱼肝油、牛奶、动物肝脏等。

二.保健调养

1.人的皮肤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故中老年人要多到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阳光照射时间。

2.骨质疏松的患者身体即使遭受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发生骨折,故在行走、坐车等时,应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发生意外。

3.长期吸烟使離激素在肝脏内代谢加速,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饮酒者,乙醇抑制肝脏合成活化维生素D,不利于钙质的吸收,故应忌之。

4.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十分重要,每天每次30~60分钟小活动量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剑术等,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即使因疼痛卧床,也要尽可能在床上进行四肢和腹背肌肉运动,以防止症状加重和废用性肌萎缩。但已有骨质疏松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

以上是老何的一些观点,希望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纠正和补充,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cp/2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