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地道的陕西小吃店李星吃哪样
大约在四年前,我到西安去寻找美食,当时在街头混了几天,专门找羊肉泡馍、肉夹馍、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小酥肉、凉皮、灌汤包子等等各种陕西小吃,基本上把名气较大的都吃了个遍,也算是对陕西小吃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肉夹馍应该算是陕西小吃里名气最大的品种之一,不过在佛山很难找到好吃的肉夹馍。前些天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条消息,说印象城附近有家肉夹馍做得不错,就跑去探店,结果大有收获。
▲
腊肉汁
▲
白吉馍
肉夹馍顾名思义,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腊汁肉,一是白吉馍。
有一位陕西的朋友说起,在陕西一些较传统的地方,腊汁肉和白吉馍是由不同的店家出售的,这两家店往往挨在一起,您要想吃肉夹馍,就先去买个馍,再到隔壁买肉。按现代的话来说,这也算是专业细分吧!
肉夹馍的功夫都在制作腊汁肉和白吉馍上边,现在的出品工序倒不复杂。白吉馍中间剖开,不切断,剁得细细的腊汁肉和青椒铺在中间,再浇点儿煮肉的卤汁就成了。
他家的肉夹馍,白吉馍做得非常棒,外酥内软,水准一流;腊汁肉与西安樊记的相比稍淡一些,不过也算不错的了。综合来说,这是我在佛山吃过最好的肉夹馍。
▲
岐山臊子面
陕西岐山有个大名鼎鼎的面食岐山臊子面,《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曾经作过介绍。
制作臊子是个很麻烦的工作,五花肉切成小块煸香,加入同样切成小块有红(萝卜)、黄(鸡蛋)、黑(木耳)、白(豆腐)、绿(蒜苗)五色食材煮成汤头,吃面时加入油辣子和醋,鲜美中带着舒适的酸酸辣辣。
▲
岐山臊子面
《舌尖》里介绍臊子面的吃法是只吃面不喝汤,我听陕西的朋友说过一个情况,以前农村宴席摆大锅煮面招待各方来客,这剩下的汤还要倒回大锅里,下一拨人接着用。想来是农村生活困难,臊子所耗不菲,才形成了这种只吃面不喝汤的习俗吧!
▲
干拌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我以前吃的都是汤面,这次在他家尝到了干拌的做法,感觉也还可以,味道会比汤面更浓重一些。
制作凉皮是北方人的家常技能,把面团放清水中反复搓揉,洗出面浆,剩下的就是面筋。面浆摊成一层层的蒸熟后,就是凉皮的原材料了。
▲
凉拌凉皮
凉皮的由来传闻是昭君出塞后不习惯匈奴饮食,单于的厨师特意为其发明的食物,很受昭君喜爱,所以被称为“娘娘皮子”,简称“娘皮”。后来在西北一带演化成了“酿皮”、“凉皮”等名字。
▲
汤凉皮
店里的凉皮是自己做的,质量很好。通常在餐厅里吃凉皮都是凉拌,红红的油辣子浇上去,非常开胃。这次我在他家也尝到了汤凉皮的新吃法,以臊子面的汤料来做凉皮,味道也挺不错。
肉夹馍8元
凉皮8元
岐山臊子面12元
推荐餐厅:陕西名吃
推荐理由:正宗的陕西小吃,经济实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gx/1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