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丰收群众笑七星关区朱昌镇螺蛳村农

走进朱昌镇螺蛳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绿海映入眼帘,驻足细看,有大白菜、青菜、莲花白以及蒜苗等作物。它们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满载着脱贫致富的希望向远处蔓延……

“看,一棵白菜就有六七斤。”螺蛳村“两委”工作人员聂宗敖在蔬菜收购点随手拿起两棵白菜放上秤,笑得合不拢嘴。而在蔬菜基地里,10多名工人正忙于割菜、背菜、称重、装车,田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我们的蔬菜基地占地亩,目前正值大白菜采收时节,青菜也即将上市。”聂宗敖介绍,为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近年来,螺蛳村“两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种植,这样不但能增加村民收入,还能吸收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进入基地务工。

聂宗敖说,流转村民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之前,他们首先对接好了市场,并提前签订收购协议,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能种不能卖”的问题。自3月初采收以来,通过毕节农商联动发展有限公司协议收购,螺蛳村已经售出10余吨白菜,每斤收购价5角,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剩余部分将于近期陆续组织工人采收。

“青菜预计产量可达到25吨左右,采收完白菜就可以收青菜了。”聂宗敖介绍,年以前,螺蛳村基本没有成规模的产业,群众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年以来,螺蛳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交通等实际情况,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用一个个惠民举措托举起全村96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富梦。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可以收租金,平时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80元,比自己种地划算。”村民廖琴飞一边收菜一边高兴地说,之前种地一年到头辛苦不说,还挣不到什么钱;现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

无独有偶,村民付琴对于现在的生活也非常满意。她已经连续多日参加蔬菜采收工作,在基地,只见她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扶稳蔬菜,顺势发力,便完成了一棵菜的收割。“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发展产业不愁销路,基地务工不拖工资,真的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付琴说。

谈及产业是如何带动群众致富时,聂宗敖娓娓道来,蔬菜基地所获收益按照“”的占比分配:即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社一体合作社占股20%,剩余的7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分红资金。

对于今后的打算,聂宗敖思路很清晰,采摘完成后,螺蛳村将结合该村实际,将亩土地全部用于发展投入少、产量高、见效快的蜜本南瓜、辣椒、牛心莲花白等产业,用产业继续铺宽贫困户增收创收之路。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翟伦

编辑廖婉君

编审林全举

终审黎秀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zf/213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