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大蒜属百合科葱属植物,生长要求凉爽气候,耐寒怕热,能承受-10℃左右的低温,超过26℃生长受阻,30℃以上黄叶枯萎,生长适温15~20℃。鳞茎膨大期要求20~25℃的晴朗天气,阴雨多湿导致蒜瓣散子,形不成蒜球,土壤的酸碱度最适值为5.5~6.1。
一整地施肥大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格,以选择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有机质丰富的肥沃壤土为好。适于微酸性土壤,适宜pH为5.5-6.0。大蒜喜肥,每生产纯鲜蒜头,需吸收氮14.8kg,磷3.5kg、钾13.4kg。一般应选择2-3年内未种植葱蒜类蔬菜的壤土。春播大蒜一般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于冬前进行深耕,耕前亦要施足有机肥,并翻人土中。至翌春土壤解冻后及时将地面整平耙细。秋播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翻地施肥。栽培大蒜多采用畦作,可做成宽1.3-1.5m的平畦。
二播种1.种蒜选择与处理
种瓣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形成影响很大。因此,在收获时要根据品种形态特征,先在田间选株、选头,播种前再次选瓣,挑出肥大、无病无伤的蒜瓣作为播种材料。许多试验表明,大瓣种贮藏养分多,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株高、叶数、鳞芽数、蒜芬和蒜头重量等,均高于小瓣种。选种瓣时以单瓣重4-6g为宜,过大(8g以上)易发生二次生长。种蒜要剥皮去除干缩茎盘,便于吸水发根,但在盐碱地或过于干燥的土壤,带皮播种可减少损伤。
2.播种密度
大蒜合理密植是提高产觉与品质的重要条件。密度过大,鳞茎小,蒜某细;过于稀植,易发生二次生长。早熟品种,植株矮小,叶数少,密度要大;中晚熟品种,植株高,叶数也多,密度宜小。据各地生产经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播种密度因品种及生产目的而异,以蒜苗为主要产品的,密度为每公顷60万株左右;生产出大蒜头的品种,以每公顷37.5万株左右为宜。蒜种用量为每公顷-kg。
3.播种方法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早春地寒宜开沟灌水,栽蒜后攫土;秋季气候适宜,多打孔或开浅沟栽蒜,镇压后浇水。春季垄作,地温稍高,萌芽早,出土一致,鳞茎膨大期土壤阻力小,蒜头较大。但因株数少总产里低。畦栽影响地温较大,出苗晚而参差不齐,但适宜于密植,总产较高。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深度垄作3-4cm。龙作2-3cm为宣播种时,将蒜瓣背腹连线与行向平行,以便叶片分布均匀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田间管理1.肥管理
蒜瓣开始发芽,大蒜出土后,应多次中耕,以便疏松土壤,去除田间杂草,提高地温。大蒜萌芽期需7~10天,此时不需较多水肥。一般在幼苗生长至8~15厘米或地温在15℃以上时小水漫灌,浇壮苗水,不可积水。幼苗期的根系横向生长较快。花芽鳞芽分化期是蒜苔、蒜头发育的关键时期,地上部分长出约7~8片叶,地下部分生长成花芽,叶腋生长成鳞茎,若此时4~5片叶枯黄,每亩随水冲施速效肥尿素5千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溶于30千克水中进行叶面喷施。蒜薹生长期,地下鳞茎开始膨大,需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给,每亩用0.2千克磷酸二氢钾溶于20千克水中进行喷施,当蒜薹花序的苞叶伸出叶鞘13~16厘米时或10~12片叶片时,即可采收蒜苔。选晴天下午或阴天露水干后进行。蒜苔长成后多次收获。采苔前3~5天要停止灌水,并浅锄,使植株稍萎蔫,以便“口松”易采苔。
2.后期管理
采苔后视土壤墒情浇适量的水,同时清除田间杂草。尽量少伤叶片,叶片根系继续维持光合作用和吸收功能两周后才相继发软变轻。
3.化学锄草
播后苗前,每亩用50%敌草胺克或33%除草通~毫升,兑水喷雾,封杀冬前杂草。开春后,每亩用33%除草通~毫升,有阔叶杂草的田块,每亩应加10.8%高效盖草能45毫升兑水喷雾,封杀春后杂草。
四大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大蒜紫斑病病原:南方于苗高10-15cm时开始发病.生育后期为害最甚;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蒜婆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霖状物,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防治方法参见大葱。
2.大蒜叶枯病病原: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潮湿时其表面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蒜墓染病易从病部折断,最后在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株不抽荃。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荃;②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③于发病初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50%琉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3.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大蒜染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病,形成黄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揭色软腐状。一般基叶先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致全株枯黄或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等,隔7-10d喷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4.主要害虫为葱地种蝇,别名:葱蝇,俗名:蒜蛆、葱蛆。幼虫蛀人大蒜植株假茎及鳞茎,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防治方法:①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②在成虫发生始期喷洒21%增效氛·马乳油(灭杀毙)0倍液,或2.5%浪氰菊醋乳油0倍液等;③发现蛆害后,可用80%敌敌畏倍液等灌根挑治。蛆害较重时药剂防治参见韭蛆。
此外,葱蓟马、蚜虫也为害大蒜。
五大蒜收获1.蒜薹。花芽分化后40-45天,总苞下部变白.蒜薹顶部开始弯曲,为收薹适期的标志.抽蒜薹时间宜晴天下午,植株体内膨压下降,假茎松软,蒜薹韧性增强,容易抽。一般每公顷产量6-9吨。
2.蒜头。蒜薹收后15-18天,叶片约1/2变黄,鳞茎已充分肥大,为蒜头收获适期。收蒜时宜选择晴天。收后在田间晾晒.井切除根须,为防雨淋.可将收刨后的大蒜编辫或绑把挂晒,直至短缩茎及残留蒜某干透为止,以免贮藏时发霉腐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朋友们学习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