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开展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

彭州大蒜

彭州种植大蒜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大蒜种植生产基地,种植大蒜已成为彭州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彭州大蒜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产品,年入选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名单”。

为进一步加快彭州特色农产品大蒜产业发展,提高大蒜种植技术水平,结合生产实际,我市邀请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专家陆续开展大蒜生产技术培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训会已在大蒜主产区隆丰街道办和葛仙山镇政府举行。

培训会邀请了各镇(街道)的农技员和大蒜种植户参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大蒜绿色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彭州大蒜蒜种提纯复壮技术等。

小编已将相关培训资料收集具体内容如下如有需求可以学习学习

大蒜绿色增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地、施肥

1.选地: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壤土。黄泥土原则上不适合种蒜苗。

2.消毒:晒垡1周,亩用干猪粪、牛粪、灰渣肥-公斤,石灰/石灰氮斤+稿秆、杂草节+干猪、牛粪、灰渣肥-公斤+灌水,用塑料膜覆盖闷10天以上。

3.整地、施基肥:大蒜用肥配方为N20kg/m2,P2O56-10kg/m2,K2O15-20kg/m2,我们主张缓效肥作基肥,速效肥追肥,增施钾肥,配方施肥,基肥施入公斤有机肥、过磷酸钙40-50公斤。

蒜种精选与处理

挑选个大整齐、无病虫、硬实的蒜种作种,分级播种。播前浸种、破除休眠、药剂处理,比如0倍辛硫磷和倍多菌灵混合药液浸种10分钟。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1.播期:成都在8月底-9上旬(处暑-白露)适宜。早播需作破休眠处理。

2.密度:以采收蒜苔为栽培目的的,应综合考虑品种特性、种蒜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栽培方式等诸因素,早蒜品种、中等大小的蒜瓣,株行距为16-18×6-7cm,亩植5.3-7.4万株,成蒜早3个品种高产密度为亩种6-7万;中晚熟品种、1级大型蒜瓣,行距18-20×7-8cm,亩植4.1-5.3万株。蒜苗的播种密度3-5×10-12厘米。

看苗搞好田间管理

应根据大蒜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出苗期:播种后到齐苗这段时间是苗前除草的良好时期,可用施田补、果尔、蒜草净等防除杂草,成都平原稻-蒜免耕栽培的,多是播完种喷除草剂,然后盖草;

幼苗期:从初生叶展开到叶片分化完,总叶数不再变化这一阶段,出苗后要及时降低土壤水份。2-4叶期及时追肥,小瓣种2-3叶期、大瓣种3-4叶期,亩追施有机粪肥0kg或尿素15-25kg。

蒜苔、蒜瓣分化期:6-8叶期开始分化花芽、鳞芽,叶伸出叶鞘、株高、茎和叶面积迅速增长,需及时追肥、灌水。11月视苗情酌情追施尿素15kg/亩,人工除草或用安全高效除草剂(蒜得喜)除草。

蒜苔伸长期:2月蒜苔露尾前,结合灌水施入尿素20-25kg/亩+钾肥20-30kg/亩或大蒜专用肥15-20公斤,随即灌水:此间施入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产量,比如亩用20ml云大ml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蒜苔可增产9.5%,蒜头可增加8.6%。亩大蒜王(山西运成精研化工有限公司)40m1兑水30公斤,蒜头增产幅度11.9%。

蒜头膨大期:指鳞芽分化结束到蒜头成熟的过程,蒜苔采后为蒜头膨大的关键时期,主要管理措施应注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收前一周应排水尽量使土壤干燥,防止蒜头受湿腐烂。

适时采收

蒜苔采收适期为田间大部分蒜苔开始打弯(俗称“勾头”)时,蒜苔收后20-30d为蒜头采收适期,大蒜叶片大多干枯,上部叶片由褪色到叶尖干枯。

适时收获:当假茎变软、下部叶片大部分干枯后及时采收。

二次生长的成因及控制

二次生长是指蒜头收获前就萌发生长的异常现象,又叫次生蒜、马尾蒜、分杈蒜、须蒜、再生叶薹等。严重发生的年份,二次生长率可高达60-80%,造成蒜苔、蒜头产量、质量大幅度降低。二次生长成因很复杂,品种遗传、蒜种贮藏温度低、蒜种贮藏期湿度大、田间土壤含水量过大、偏施氮肥、覆盖栽培、冬春气温变化异常与二次生长发生有关。

控制方法:选用不易产生二次生长的品种、合理贮藏蒜种、降低土壤湿度、不偏施速效氮肥,提倡使用有机肥,适当施入微肥,蒜苔露尾时喷施0.8%矮壮素可减轻二次生长,提高蒜头的产量。

回苗的成因及控制

大蒜的回苗是指大蒜正常出苗后,植株生长缓慢,茎叶矮缩枯黄,甚至死苗的异常现象。发生严重的田块,基本颗粒无收。回苗现象的产生,跟大蒜长期连作有关,长期连作使土壤微量元素、有机质缺乏,使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真菌增多,细菌和放线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下降,因而发生病害。

控制方法:合理的土壤消毒、施肥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与数量,为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的为害,增加产量和品质。可选用的土壤调理配方有:土壤生物灭菌剂(净土丹-壳寡聚糖)1公斤/亩,生石灰50公斤/亩,同时皆配施三元复合肥40公斤/亩,或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2亿/克)公斤/亩。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有效增加细菌和放线菌含量,降低真菌含量,使回苗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叶枯病防治

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病害,俗称火风,冬季植株生长缓慢时易发病,借风雨、流水、种瓣、肥料、农事操作等传播。选用无病蒜种,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培育壮苗;适时施药,在初霜前,喷施代森锰锌倍液+0.2%磷酸二氢钾:霜后,叶枯病发生50%异菌脲(扑海因)WP0-1、70%代森锰锌+甲霜倍液或瑞毒霉-倍液交替防治,同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以减轻病害扩散,视其发生程度可喷药1-3次。

病毒病防治

病毒病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呈现明显的黄色退绿条斑,长短不一。病株矮化,生长纤细而瘦弱,叶片蜡质减少或消失,失去光泽。重病株叶片呈半卷曲状,有的上下叶片黏合在一起卷曲呈筒状,使心叶无法抽出。重病株一般不能抽薹,即使抽薹,蒜薹上也呈现明显的退绿斑。病株根系一般发育较差,根短而少,蒜头明显变小。

防治措施:选择蒜头蒜瓣大而整齐、蒜瓣硬实、颜色洁白新鲜的做种子,茬口轮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治蚜防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20%病毒克星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倍液、1.5%植病灵乳油0倍液、抗毒剂1号-倍液喷洒,10d喷一次,连喷2-3次。

根腐病防治

大蒜根腐病主要为害近地面的假茎基部或贮存做种的鳞茎。蒜株发病初期,根及根茎部逐渐褪绿变色,地上部植株生长开始受害不明显,此时不易觉察和防治,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植株生长减缓,瘦弱,鳞茎变小,进而染病株根系逐渐干缩、坏死,并死亡,新发根系也不断染病,变色,并不断的干枯死亡,进而影响鳞茎和蒜薹的生长和发育。当田间较干燥时,根及根茎部易变为粉红色,此为该病发生的特点。严重影响大蒜产量和质量。降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种植时间偏早都是造成根腐病的原因。

防治措施:加强农业防治,深耕晒田,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配方施肥,适量浇水,“以防为主”,播种时药剂拌种,可采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种衣剂包衣,并于发病前或初期,采用50%扑海因或43%好力克悬浮剂-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倍液均匀交替喷雾,每5-7天防治一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

地蛆防治

蒜蛆以幼虫蛀食大蒜鳞茎,使鳞茎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死亡。拔出受害株,可发现蛆蛹。被害蒜皮呈黄褐色腐烂,蒜头被幼虫钻蛀成孔洞,残缺不全,蒜瓣裸露、开裂,并伴有恶臭气味。被害株易被拔出并被拔断。

防治措施:可用红糖、醋、水按1:1:2.5的比例配成诱杀液,并加入锯末和敌百虫拌匀,放入诱集盆中,在大蒜连片地诱杀成虫,在成虫产卵期,用1.8%齐螨丁0倍液喷杀成虫及卵,7d喷一次,连喷2次,减少成虫产卵基数:也可于成虫羽化盛期,喷洒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倍液或75%辛硫磷0倍液,均可杀灭成虫,喷药以中午前后成虫活动旺盛时效果最佳,结合浇水,冲施50%辛硫磷乳油0倍液或每m2施48%乐斯本乳油g+1.8%阿维菌素乳油g,以杀死蛆和淹死部分幼虫,严重地块,10-15d再灌一次。

根螨防治

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蒜种的频繁调运,一种新的虫害——大蒜根螨传入,且危害不断加重,成为继根蛆之后的又一重要害虫。成螨及若螨蛀食大蒜植株的鳞茎,使被害鳞茎腐烂发臭,地上部枯萎死亡。贮藏蒜头被害时也会腐烂发臭或干燥成为空壳。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种植,忌重茬,实行3-4年轮作。播种前严格选种,淘汰有病、虫的蒜瓣。掰蒜后剩下的蒜皮、蒜根、蒜薹残桩及茎盘要全部集中烧毁,及时清除田间被害植株,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螨源。

药剂防治:蒜头贮藏期间如发现螨类为害时,可用硫黄粉g,加入少量锯木屑,拌匀后装在容器中,放在蒜头贮藏室内,点燃后将门窗封闭,熏蒸24h,可待卵孵化后再熏蒸1次。播前,将入选种瓣用80%敌敌畏乳油0倍液浸泡24h,或用73%克螨特乳油0倍液,或15%达螨灵乳油倍液浸泡15min,晾干后播种。生长期,用48%乐斯本乳油mL/hm2,或20%螨克乳油1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1mL/hm2,或15%达螨灵乳油4mL/hm2兑水kg喷注大蒜基部,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10-15d。抽薹后1周,结合追施膨大肥及浇水,用48%乐斯本乳油mL/hm2,或15%达螨灵乳油4mL/hm2防治。

线虫防治

大蒜线虫病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受阻,颜色不正常,湿度大时,植株萎蔫。上述症状是线虫为害根部所致。症状常因原线虫有同而异,根结线虫则引起根部虫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线虫的数量、生长的环境及植株的发育阶段。

防治措施:合理轮作,提倡水旱轮作;彻底清除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选用无病田的蒜种。药剂防治:可选用0.1%阿维菌素土壤处理剂公斤/亩,或用10%噻唑磷、3%米乐尔、5%益舒宝等颗粒剂,每亩3-5公斤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或每亩2-4公斤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施入,或随定植穴施入,亩用药量1-2公斤,施药后混土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用“益微双螯”的无线爽微生物药剂底施、丢施或者克线宝拌种、沾根、浇苗、冲施或者用JT复合菌种拌细土苗前撒施后翻地,可有效减轻线虫的发生,且可抑制线虫携带的病菌,改善根部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9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