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邓州风物志

家故园老地方(上)

◆◆◆

生老病死47-(1)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儿老?

人老先从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

这是很多年前,在一座乡村戏台上听来的唱词。那年月,许多走村串乡的草台班子(剧团)每在正戏开场之前,总要唱上一出帽子戏。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生手拄竹杖站于台上,颤颤巍巍,咿咿呀呀,唱着人老之后的种种迹象,从头发、眉毛一直唱到牙齿、手脚,处处都在流露着人入暮景后的种种心酸,种种凄凉。

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传说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凡是答不出谜底的路人,都要被她一口吞食。后来战神俄狄浦斯解答出了这个谜语:人!是啊,人在早晨也即婴儿时期,用四肢在地上爬行,可不是四条腿吗?中午也即盛年时期,用两腿行走于世,可不是两条腿吗?傍晚也即老年时期,用拐棍支撑身体帮助挪步,可不是三条腿吗?俄狄浦斯答出谜底,斯芬克斯跳崖化作了石头。

神话虽然简单,但却道出了人的出生、成长、衰老“三部曲”;神话以早晨、中午和傍晚分喻人的婴儿、盛年、老年时期,由此也可看出人生的短暂,时光的飞逝,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啊!

个人曾将人生和一年四季联系比较过,认为0到20岁是人生的春季,既青春洋溢,又朝气蓬勃;20岁到40岁是人生的夏季,既激情四射,又狂燥暴烈;而40岁到60岁则是人生的秋季,既心态澄净,又成熟稳重;60岁之后便是人生的冬季,万物凋零,朝不保夕。那么写老人,当然应该从40岁以后的秋季开始。

资料记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国人的平均寿命在66-69岁间,邓州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自然也不例外。生活的磨砺,世事的艰辛,使得许多40岁以后的男女看上去就很沧桑了,而40岁也是个让人悲哀和尴尬的年纪,眼看着体力、脑力都在不可遏抑的走着下坡路,眼看着青年时代的梦想一个一个都在化为泡影,眼看着二十岁、三十岁的后生突兀而出风生水起,人就自然不自然的变得消极起来,变得自暴自弃起来。人到中年万事休,这从很多流传于邓州农村的俗谚上便可看得出来:

——“人过四十不学艺”。虽说“艺多不压身”,但那是年轻人的事,人到40岁后,一切都已定型了,没有多久的时间可以折腾了,没有多大的精力可以挥洒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劳心费神的习学某种技艺了。

——“人过四十秕球蛋,张口就提那几年”。这是说,人到40岁后,意志衰退,雄风不再,即便努尽全身之力,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即便努尽全身之力,也蹦跶不了几天时间了,因此只能沉浸于年轻时候曾经创造过的那么一点辉煌业绩上去了。

——“人过四十四,眼里别根刺”。这才是真正值得悲怆的地方,44岁以后,不但身体在走着下坡路,思想在走着下坡路,就是眼睛也开始慢慢的变得不大好使起来,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花花搭搭的了,从此以后要想看清东西,就不能不借助于老花镜的协助了。

……

童年时代那顿大肉插面的糊汤稠饭,尽管烫得嘴唇起了燎泡,烫得嗓眼生疼,可是紧赶慢赶,终于抢在众多兄弟前面一口气吃了四大碗,肉香油香犹在鼻前飘萦;少年时代那次夜半三更去偷邻村人家地里的瓜果被追,没头苍蝇般的踩着坎坷蜿蜒的田埂地垄疯奔狂跑,鞋子也丢了一只,最后一头扑进河里才算幸免于难,人的喝骂和狗的狂吠犹在耳后响起;青年时代长久暗恋三十里外那个脸盘白嫩、未语先笑的王姓小闺女,黑灯瞎火的去往她家门外唱歌,不想先是一只黄狗突然窜出,差点咬住裤脚,紧接着后面又飞来一只破鞋,破鞋飞来时的飕飕凉意犹在后脊浮动;壮年时代那次和村人打赌,将一只二百斤重的碌碡扛在肩上绕着麦场走了三圈,尽管丢下碌碡时一头栽倒在地,吐了几口鲜血,但却赢到了半斤蒜苗,由此而给妻儿包了一顿蒜苗馅的饺子,让妻儿吃得鼻尖涔涔流汗,妻儿快乐满足的表情犹在眼前闪现;……一切都似在昨天,可是一切又都很遥远。唉,那么多的事情,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好象一晃眼就全都过去了呢?时光真是如梭啊,时光真是如白驹过隙啊!要是能再回到年轻时候……上了年龄的老人闲暇时候,经常会这样默默想着,这样喃喃说着。

可惜时光永远不可回逆,人生永远不可复制,再想回到年轻时候永远只能是在梦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便唯有步履蹒跚、力所能及的干着一些轻松的活路了,譬如每日鸡鸣时分就早早起床,肩扛小铲,铲后挑着箩筐,去往远村近落拾粪;譬如每日正午时分将一支长杆横担腰后,踽踽去往青苗荡荡的田头地畔转悠,驱赶那些贪嘴偷食庄稼的牲口;譬如黄昏时分赶着一群山羊绵羊,去到渠坡沟垴,让羊们一面咩咩叫着一面啃食青草……尽管如此,却总还要受到年轻晚辈们的呵斥,或说他们眼神不济,竟把羊粪蛋当做花生米丢在了饭锅里,或说他们记性不好,明明端着碗筷出门找人说话,但回家时候却只见空手不见碗筷,或说他们不讲卫生,上完茅厕出来没有洗手就伸手舀汤拿馍,或说他们不重形象,眼屎糊满眼角也不肯认真擦洗……但他们的脾气已经疲沓下来了,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什么事也都能忍得过去了,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血气方刚,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动踊跃了;面对小儿子喋喋不休的唠叨,他们只在心里慢慢想道:“张狂个啥呢,老子走的路比你们过的桥都多,老子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都多。——别看老子整日一声不出,老子心里明白着呢!”……

古人云:人到中年百事哀,——中年之人尚且百事皆哀,何况年过花甲、古稀乃至耄耋的老人乎?行走在邓州农村,时常听到上了年龄的老人们发出的无可奈何、自我解嘲般的哀叹,或为“人老三无才:刮风眼流泪,尿尿滴湿鞋,吭咳屁出来”;或为“想当年,顶风尿三丈;现如今,顺风滴湿鞋”……与此同时,更有许多颇于老人不尊的俗谚也在广为流传:“宁可得罪八十岁老汉,也不得罪三岁娃娃”,——八十岁老汉已日薄西山,去日无多,今晚脱了鞋,明早不知还能不能穿上,得罪也就得罪了,怕他个鸟蛋?可三岁娃娃正前程远大,来日方长,万万不可得罪,否则他长大了会报复你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年龄大了,无常鬼手持生死簿天天跟在屁股后面转悠,生死只在一瞬间,好心好意留宿留饭,万一他(她)正睡觉正吃饭的时候伸腿瞪眼,驾鹤去了西天,可不是引火烧身,可不是自寻麻烦?……

人到老境,身心俱疲,外忧内患,当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向村头,挪上三步五步便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当面对子辈孙辈颇不耐烦的目光颇不敬重的语气的时候,那份悲苦心态,那份凄凉心境,何人能知,又何人能解?

50到60岁之间的老人,如果身体健康,没有大的疾病,又吃得喝得,睡得起得,那么基本还可下下地,做做活,但与年轻时候相比,与青壮劳力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了,人不服老不行啊!而60到70岁之间的老人,如果身体还算硬朗,腿脚还算灵便,那么尚可做些轻活;如果小有疾病,则便只能独自守于家里,或坐在阳光地里,慢慢的等着时光的流逝了,慢慢的等着大限的逼近了;如果大病袭来躺卧于床,那么非但不能干活,反倒还要需人照料,就连吃饭便溺也得有人伺候,——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才是真正的“百事皆哀”啊!

在当年的邓州乡间,60岁以上的老人的最爱,一是晒太阳,二是打瞌睡。暖冬或者仲春里的晌午,他们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拖拉着一把小椅,步履艰难、走走停停的挪至一处向阳避风的墙角,然后孤坐下来,双手笼于袖内抱着拐杖,一个姿势长久不动;暖洋洋的日光一照,很快便打起了瞌睡,且又常有涎水黏黏扯扯的垂于下巴,欲坠未坠。年轻时候的恩怨情仇早已消泯,年轻时候的风流韵事也只化为笑谈,便是夏日里最为狂暴的急风骤雨,也很难在他们沧桑的心湖掀起一丝微澜。

倘若几个老人闲坐一起拍话,陈谷子烂芝麻的东聊西扯一气,瞌睡倒是不瞌睡了,却因听力减弱,胡乱打岔,常把意思朝着错误的方向领会,结果就闹出了天大的笑话。据说有一老人正自孤坐村头树下瞌睡,忽有路人经过,喊道:大哥大哥吸袋烟(借火吸烟之意)!老人一听:啊,你要买俺家的大老犍?俺家的大老犍刚刚出齐两对牙,正是壮年时候,每天能连耕带耙二亩多地呢,——不中不中,打死也不能卖!老人回到家里,对老婆说道:今天有人要买咱家的大老犍!老婆一听,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把腿脚拍得噼噼啪啪乱响,放声哭道:啊呀你个老不死的,老了老了还这么不正经,竟要我嫁给村东的张老三。不错,我跟张老三年轻时候确实有过那么一回……后来我送他块胰子他送我块花手巾,可没想到几十年了你还揪着这件事情不放啊。哎对了,我和张老三的事情你是咋会知道的?说,是不是××那个婆娘告诉你的?××,我日你的亲娘哟!……老婆哭够闹够了,又立刻出门找到翠花:你大哥啊,老不正经,非要我嫁给村东的张老三!你看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其实要说嘛,我还真对张老三有着那么一点意思,他年轻的时候向后转转得真是好看!言语至此,脸上带出羞赧之色。翠花一听,狠吃一惊,赶紧伸手捂住老婆的嘴:大嫂小声点,千万别给外人听见了。我和大哥年轻时候避着你,是有那么三回两回,可我发誓决没有给他缝过小布衫啊!……

-作者简介-

张书勇,男,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采写和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20余篇50余万字,出版有短篇小说合集《桃花流水美人》,长篇小说《萁豆劫》曾被《今古传奇》重磅推出,书本即将出版面世。

◆◆◆

邓州印象经授权发布本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文打赏,再看不难

查看往期内容请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7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