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了阿妹小炒情人桥血旺hel
景东猪肉食材吃法种类集锦
猪为六畜之首,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汉武帝刘彻,小名彘,表明了中国古代对猪的崇拜。过去,景东养殖猪,采用白天放牧,早晚补饲。每家都有煮猪食大锅。猪饲料主要有野生饲草、芭蕉树、芭蕉芋茎叶、薯藤、瓜叶、水葫芦、糠、麸等,一般青粗料一起混煮。现在,深山部分人家仍然用这种土法养殖生态猪,味道鲜美。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景东县内有25种民族,这里深藏着各民族饮食制作方法、风味小吃,它们同中有异,却展现出不同风情,令人一时半会也品尝不过来,只能慢慢享受口福。下面,就捡着介绍几种:
年猪饭
赏樱花吃年猪肉,是民间一件美事。“樱桃开花年猪哭,樱桃结果挂腊肉”,这是过去景东无量山下农家在冬季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进入冬天了,民间准备杀年猪啦。冬天把猪宰杀后,挂干成腊肉储存,以备一年食用,所以称为年猪。农历七八月份秋粮收进家,民间就开始催肥年猪了。进入十冬腊月,天气渐冷,正是储备腊肉好时光。村村寨寨,炊烟袅袅,猪叫声声。
杀年猪时,制腊火腿、腌腊肉、剁腊糁、吹泡肝、灌腊香肠、塞糯米肠,一应俱全。用来挂腊肉杀的年猪,一般时间最迟就在除夕那天,延后了,不仅难以储存,而且容易变味生蛆。
好客的景东农家,在杀年猪当天,都会宴请亲戚朋友邻居。主人准备几盆木炭点燃,让客人吃自助烧烤。女人灌腊肠,男人把猪收拾好后,陪客人喝酒聊天,享受烤肉,香飘村庄。
过去,无量山下农家杀年猪要举行一种仪式。杀猪前要烧香献饭,祷告天地和先人,然后把盐、米、茶拌在一起,撒在杀死的猪身上,边搓边说“来来,今年小小去,明年大大来”。体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万物有灵的朴素思想和感恩之心。
猪干糁
又是一年杀年猪时,一个周末,杨回先生邀我去龙街作杀年猪客。去龙街的公路千回百转,我每次去都会晕车,但是一想起龙街有一道美味佳肴“凉拌金花”——猪干糁,还是忍不住欣然赴金花之约。
在杀年猪前10天左右,采来金黄的油菜花,洗净后,拌上盐巴、辣椒、花椒等佐料,在坛子里腌起来。这叫腌制“发水腌菜”,这种制作方法能保留油菜花的青香,原汁原味。杀年猪宴请宾客时,把猪皮子清洗干净,在水里煮汃,捞出来后切成手指宽的小条,再将猪肝、瘦肉烤熟舂碎后,与皮子一起拌入油菜花腌菜里。另外,放一些切碎的细葱、芫荽(香菜)、花椒油、油辣椒、草果粉、舂碎的炒花生和切碎的芭蕉心(或芭蕉花)拌匀,就成了“凉拌金花”菜——猪干糁。
油菜花粉益肾、固本、强腰,而且含黄酮醇较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降低胆固醇和抗辐射的作用。芭蕉心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等功效。猪干糁,有意无意间,暗合了哀牢山区彝家药膳同源的习俗传统。
一道金黄、喷香、酸甜适中的猪干糁,活色生香,摆到桌上像画龙点睛一样,满桌的菜便“活”了起来。人们品尝着猪干糁色味香浓,谈论着谁家年猪大小肥瘦,谋划着来年的开花结果。正如张载《芭蕉诗》所言:“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枝。”年末岁尾,西风疲软,一顿暖心的年猪饭,百姓也像芭蕉那样不断地“学新心、养心德、起新知”。
猪干糁这道菜,一家人一年一般就是杀年猪时做一次。景东龙街、文龙、文井一带,杀年猪请客时,有人会说,“请你们某天来我家吃猪干糁”,足见猪干糁这道菜尊崇的地位。
瘦肉小炒
这道菜体现了关心、体贴女性,所以叫“阿妹小炒”。
民间办席时,一般是瘦肉炒酸腌菜、腌藠头或腌酸木瓜丝。有些女子不会吃肥腻的肉食,且多数嗜酸性食物,这道小炒瘦肉一般是给女性宾客准备。
烧烤
街头烧烤,风味独特,一直是中国人喜爱的一道名菜。景东烧烤,食材种类繁多、调料秘制,风味独树一帜,是颇具特色的一道美食,蜚声县内外。
中午,每次穿过县种子站门口那条小巷,远远就闻到一股扑鼻香味,禁不住让人口生津液。原来,那里有一个烧烤摊点,一阵阵香味就向周围弥散开来。通过了解,烧烤摊主叫白莲,她的生意从0.3元/串开始做起,到现在是1.5元/串,而其他烧烤店,同一种肉,同样的数量,已经卖到2元/串。白莲烧烤,质量好、味美价廉,已经经营了12年多,一直生意红火,平均每天销售量在串左右。
白莲的烧烤主要有:韭菜、王中王火腿肠、臭豆腐、猪肉皮子、鸡肚子、鸡脚掌、牛肉串、猪肉串、猪连贴(脾)。佐料仅只是食盐、干辣椒面和花椒油。白莲的烧烤,吃起来香、嫩、麻、辣、略甜。历经多年烧烤,白莲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她说烧烤火要旺,火候要拿捏准确,吃起来才鲜、嫩、甜;食材要精选,就是肉质要好、要新鲜,否则吃起来坚韧,难咀嚼。
制作烧烤,其工序就是把肉切成薄小块,用细竹签串起来。不过,切肉、串肉很费功夫。白莲说,竹签是买来,更省些功夫,即使这样,丈夫还得帮着和自己制作肉串。就这样,白莲烤肉串卖,老公帮着自己制作肉串,孩子在外读书,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幸福和谐。
烧烤食物,应该先于蒸、煮、炖、炒和黄焖。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人类还不懂得使用火,采集食物的时候,偶然遇到雷电起火,烧死了动物,不经意间进行品尝火烧过的动物尸体,香味十足,以后就始兴烧着食物吃了。再后来,就学会了蒸、煮、炖、炒和黄焖。
烧烤这道相传千年的中国美食,享誉海内外。随着年中国国庆假期的到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评选出14道最令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思乡菜”,其中有一道就是烧烤,认为“在中国的街头吃烧烤,每一口都是美味与这个国家特有风味的街边风情的组合。
无量山火腿木瓜煮鸡
无量山火腿木瓜鸡以无量山火腿、无量山乌骨鸡和景东酸木瓜为主要食材,火腿咸鲜,鸡肉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酸木瓜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整道菜酸甜适中,鲜香美味。
把鸡肉砍成块,再将洗净的火腿切成片。等火腿炒熟后,鸡肉放进去混炒。先油炸草果、干辣椒、生姜、蒜瓣。炒到鸡肉微黄,香味飘出来,这时放入适当开水煮。烀到鸡脚开裂,将鲜木瓜片、切碎的鲜辣椒放进去煮,还可以放上几棵细葱。
火腿煮鸡,红白相间,腊火腿香消除了鸡肉腥味,味道醇厚,酸甜适口,香味扑鼻。也可以不放木瓜片,品尝另一种风味。
烤乳猪
乳猪一般是指当地土猪,又叫“冬瓜猪”,个头小,三四十市斤,便可以用来作烧烤食材。烧烤食材的乳猪,一般只喂青饲料,即蔬菜、草和粮食等粗饲料,不用市面出售的配方催长精饲料,这样能保证肉的品质和口感。
烤乳猪是用炭火长时间烘烤乳猪使其焦黄,外皮酥脆,肉质细嫩,烘烤中不时刷上秘制调料,风味独特,又香又酥。
景东腊糁炖土鸡蛋
景东腊糁,哀牢山者干一带、西区无量山下澜沧江沿岸,普遍有人腌制。为什么叫做“腊糁”而不是“辣参”?当地农村一般把冬天叫“十冬腊月”,十冬腊月,天气比较冷,正是农村腌制食品上佳时期,而且这段时间腌制要更好吃一些。所以,当地风俗有农历冬腊月腌制腊腌菜、腊肉和腊糁等风俗。
杀年猪时,把一些软骨、皮子、碎骨等,按照自己所愿,或剁碎,或宰得拇指大小,拌上白参、野生黑木耳、晒干的萝卜丝、晒干的羊蹄甲花等,放上少许干辣椒粉、晒得半干的姜丝,再适当兑上醪糟或白酒拌匀,放进瓦罐,把腌肉水倒进去,密封好瓦罐口。密封瓦罐口,过去用泥浆密封,也用水。
腊糁可以单独炖吃、炒吃,还可以烀豆子、面瓜等吃,或者炒野菜吃,调和盐味,非常爽口,让人食欲大增。
腊糁炖蛋以者干腊糁和无量山乌骨鸡蛋为主要食材,腊糁香辣,其间掺杂有野生黑木耳的脆爽,土鸡蛋爽滑细嫩,整道菜口感丰富,营养味美。
景东腊香肠豆米腌菜汤
景东香肠按塞进去的食材可以分为肉肠和菜肠两类,一般性选择猪小肠,大肠可以灌,但是多数是酸肠,另一种风味。这里主要讲用小肠灌的香肠。景东有些地方把“香肠”称作“腊肠”,因为塞香肠一般在“十冬腊月”,据说这段时间塞出来香肠味道更好。
肉肠一般是基本上用三线肉或瘦肉灌进去,有时加上少许豆腐和芹菜、蒜苗。菜肠只用少量猪肉,其他可以放上黑木耳、白参(一种长在已死树上的菌类)、野芭蕉心和少量猪血,再根据自己偏好,掺上一些其他蔬菜。无论是肉肠和菜肠,都要适当放上一点花椒、草果粉、辣椒面、姜丝、蒜泥、芫荽、茴香等香料,盐和酒是少不了的,酒可以是醪糟或白酒。一头猪肠子一般切断成八节(称作“八圈”),肠子灌好后,在太阳下暴晒,等晒干后,就可以储存起来。现在一般置于冰柜里,可以存较长时间。菜肠存储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就会变味。特别是放上茴香籽、芫荽籽,变味得更快。肉肠可以斜切成小段炒吃(放上点青蒜苗更好),也可以煮着吃,煮好后再切断。而菜肠一般是煮着吃较好,有一股菜的清香味。
有些人把香肠切成段后,与蚕豆米或豌豆一起煮熟,放上适量腊腌菜,泡一碗腌菜汤在饭里,酸甜香俱全,胃口大开,会吃得香汗淋漓。
墩包肉
景东墩包肉,一般是选用猪肉的“三线肉(肚腩肉)”,整块煮熟,再切成近似正方体小坨,再回锅炒,把食用色素或用高粱壳煮水适量倒入锅里,把肉染红。
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红墩包主要用于喜宴,如果是丧事,一般用白墩包。是民间常备“八大碗之一”。
猪肉凉片
把三线肉整块煮熟,煮的时候可以放进草果(或草果叶)、大蒜、生姜、炒茴香籽等佐料。煮到用筷子能戳进皮子,然后捞出来置凉,再切成小片,做一碗姜丝、蒜泥、葱花、芝麻油、花椒油、油辣子(或青小米辣)、酱油合成的蘸水,用肉片蘸着吃。
这道菜主要是甜而清香,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
回锅肉
回锅肉,因为二“进锅”而得名。
把三线肉整块煮熟,煮的时候可以放进草果(或草果叶)、大蒜、炒茴香籽等佐料。煮到用筷子能戳进皮子,然后捞出来置凉,再切成小片。锅里放适当香油,放进去洋葱苗、姜片、蒜瓣、青辣椒丝、草果粉、茴香籽、芫荽籽粉,特别要加上豆瓣酱,把肉片放进锅里一起拌均匀回锅炒。
回锅肉就是煮熟捞出来,切成片再放入炒锅进行调佐料。浓香、甜,滑口而不腻。
糯米肠
杀年猪的晚上,把猪大肠清洗干净,切断长60—80厘米左右,塞糯米肠(灌糯米肠)就开始了。塞糯米肠主馅料当然是糯米了,将糯米用水浸泡后,拌上适当猪血、肉丝、茴香菜、炒茴香籽、草果、胡椒、姜丝、蒜泥、食盐,最好灌进去一点姜丝脆骨汤,味道更佳。先把洗净的猪大肠内壁翻朝外,用线扎紧一端,把拌好佐料的糯米塞入猪大肠里,灌满肠子后,另一端也扎紧,放在大锅里用水煮,或在甑子里蒸。不要蒸煮太长,否则肠子会炸裂。
待煮(蒸)熟后,捞出来,切成小段,就可以美美地享受糯米肠了。既有糯米的芳香,又有茴香的清香,香气浓郁。吃之温软,口角噙香,回味绵绵。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大肠性味甘平。常用来“固大肠”,作为治疗久泻脱肛、便血、痔疮的辅助品。
姜丝煮脆骨汤
景东漫湾一带农家杀年猪时,请亲戚朋友吃饭,一般会做一碗姜丝煮脆骨。俗话说,“冬吃罗卜、夏吃姜”,但是,杀年猪都是在冬季,喝上一碗姜汤,可以驱寒暖身。另外,有人说“晚吃萝卜早吃姜,不用太医开处方”,这些都说明了吃姜对人身体的益处。
民间有一种说法,如果身上有伤口,不宜吃姜,会留下疮疤。现在医学认为,脸上有痘或者伤口类的,吃了生姜不会留疤,但生姜有一定的刺激性,脸上有痘或者伤口忌刺激,故民间对外科手术者不给生姜吃,所以脸上有痘或者伤口还是少食用生姜为宜。
民间流传着一句俚语“辣子不辣舂上姜,豆豉不臭放上屁”,这是说,生姜有些辛辣。做法:切一定数量的姜丝,用清水淘洗几遍,以减少辛辣味和苦味。将猪肋骨软骨部分宰出来,砍成小坨,与姜丝一起炒,炒到发出香味。另外,可以放上草果或草果叶。
冬天外寒冷内湿热,姜丝脆骨汤有一股淡淡的辣味和清香味,吃进去后暖胃暖身。居住在无量山下澜沧江边的漫湾人,真正懂得善用、巧用食物疗法。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三大功效,因其具有解毒功能,有经验的厨师会在烹调野生菌时,多放上一点生姜降低毒性。脆骨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以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发水腌菜炒猪血
景东民间杀年猪时,有些地方喜欢吃“发水腌菜炒猪血”,猪血又叫“旺子”,川河一带将“发水腌菜炒猪血”叫做“炒血旺”。在杀年猪之前半个月左右,把洗净的青菜腌入坛子,放在离火塘不远处,以获得温度使腌菜迅速发酸。猪血炒腌菜,发水腌菜味道比腊腌菜更好。另外,为了使酸得更快,就会煮一锅玉米砂,把汤倒进腌菜坛子。
做法:先炒一点碎猪油和三线肉,放上适量草果粉,拍碎的蒜瓣、生姜,切断的辣椒,食盐、味精等。碎油和三线肉炼得稍黄,用生猪血与发水腌菜搅拌均匀,放进锅里一起慢慢炒熟。
炒熟后,猪血浸透在腌菜里,有一股青菜酸香味。乡土小菜,弥漫着浓浓的乡野气息和田园风情。
动物血的另一个特点是脂肪含量少,远远低于肉类脂肪的含量,另外血中中所含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如钙、磷、钾、钠等,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铜、锰也较多,贫血病人常吃猪血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蒜瓣烀猪肚
洗净猪肚,切成指宽小条,加上适量姜片,放人锅里炖煮,待猪肚炖到半小时左右,把剥皮蒜瓣,放入锅里一起烀汃。
清淡的大蒜猪肚汤,民间认为,具有扫毒健胃功效,健康养生。
清蒸猪肘子
制作方法:(1)把猪肘子烧黄,放在凉水盆内刮净毛和苦皮,在开水锅内煮成七成熟捞出。(2)皮朝下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在肘子上划几刀,但不要切断,将肘子皮朝下放在碗内,加入精盐、料酒、鲜汤、葱段、姜片、花椒、大料,上笼用武火蒸烂,取出去掉葱姜、花椒、大料,合在汤盘内。原汁放在锅内,再添适量鲜汤,在火上烧沸,撇去浮沫,放上适量味精,然后把汤淋在肘子肉上,即可上桌食用。
经过清蒸的肘子肉,肉质嫩软,香而不腻,吃的时候,轻轻拌一下或者肉片沾下面的汁吃,汁还可以浇在饭上吃,味道美极了!有健脾滋胃,滋颜美容的功效。
无量山火腿
无量山和哀牢山成垂直立体型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无量山海拔米以上的地方,气候清凉,适宜腌制火腿。无量山火腿,一般都是在高海拔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腌制而成,一般不用烟熏。火腿腌制,一般要在半年以上,用手指去摁,硬,说明压制过;另外,没皮子那面,表面长了一层灰黑夹杂着绿的霉菌。具备了着两个条件,说明火腿腌制时间足,质量好。还可以用牙签等小棒,插进去再拔出来嗅嗅香味。景东无量山火腿没有特别甜味,略咸,可以煮木瓜鸡、或豇豆、面瓜、竹笋等,有一股醇厚的腊肉香味。也可以单独烀切成一块出来,煮熟后再切成片吃,香味更浓。
火腿切成块后,皮子一定要用火烧黄,用米汤或淘米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刀刮去一层烧焦的皮子。没有皮子那面,用火适当燎糊,刮到可以看到深红的肉。然后一整块烀进锅里,这样,香味更浓。烀到筷子能轻易插进去(包括皮子),说明已经烀汃,可以捞出来了。等稍凉后,切成片即可食用。
过去,被称为“地主”人家,把火腿腊肉埋进储存谷子或荞籽的篾箩里,能贮存较长时间,有些人家保存两三年,这种火腿、腊肉香味更浓、色更殷红。
景东腊香肠
香肠炒“冲菜”
景东香肠,根据塞进去的食材可以分为肉肠和菜肠两类,一般性选择猪小肠(大肠可以灌,但是多数是酸肠,另一种风味)。这里主要讲用小肠灌的香肠。景东有些地方把“香肠”称作“腊肠”,因为灌香肠一般在“十冬腊月”,据说这段时间塞出来香肠味道更好。
肉肠一般基本上用三线肉或瘦肉(可稍许切上一点猪肝,味更香)灌进去,有时加上少许豆腐和芹菜、蒜苗。菜肠只用少量猪肉,其他可以放上黑木耳、白参、野芭蕉心、白花等和少量猪血,再根据自己偏好,掺上一些其他蔬菜。无论是肉肠和菜肠,都要适当放上一点花椒、草果粉、辣椒面、姜丝、蒜泥、芫荽、茴香等香料,盐和酒是少不了的,酒可以是醪糟或白酒。一头猪肠子一般切断成八节(称作“八圈”),肠子灌好后,在太阳下暴晒和露浸,等晒干后,就可以储存起来。现在一般置于冰柜里,可以存储较长时间。菜肠存储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就会变味。肉肠可以斜切成小段炒吃(放上点青蒜苗更好),也可以煮着吃,煮好后再切断。而菜肠一般是煮着吃较好,有一股菜的清香味。
有些人把香肠切成段后,与豆米或豌豆一起煮熟,放上适量腊腌菜,泡一碗腌菜汤在饭里,酸甜香俱全,胃口大开,会吃得大汗淋漓。
腌肉
傣族和布朗族喜食酸性食物,这对景东食谱影响深远。景东锦屏镇、文井镇一带,元明清时期主要是傣族聚地。腌肉多出自川河坝子,酸、辣、麻,是夏秋季节开胃佳肴。
腌肉多用猪头、脚蹄,用火烧黄,刮洗干净后,砍成大块,放进锅里煮汃,再捞出来凉透。把凉透的肉,拌上胡椒、花椒、辣子、食盐,适量放上一点酒,拌匀后,整坨的放进瓦罐(坛子)腌制。等半个月后,拿出来切开,就可以食用。腌肉酸、麻、辣俱全,感觉不到腻味。
血渣肉,就是把腌酸肉切成小块,以生猪血拌匀,放进坛子封存起来,过一个月后,舀出来即可以食用,野性十足,双唇不染自红。
吹泡肝
吹泡肝,是景东地方特色名菜。主要源于景东境内无量山下、澜沧江边漫湾镇一带。史料记载,古时,澜沧江中游两岸蒲人居住较多。据说,吹泡肝是无量山下澜沧江边蒲人(朴子—佤德语系先民)最先制作的一道特色美食。
杀猪时,取下新鲜、完好无损的肝,最好选用“细肝”。然后一般选用炒黄的草果粉,生辣椒粉、食盐和白酒引子。这些是必放的作料,其他作料根据自己喜好适量配上。如果保存时间长,芫荽、茴香一般不放,容易变味。用小匙把佐料舀入肝管,用一节小管子插进肝管吹进去,另一头气孔用线扎紧。肝吹涨后,用线扎紧,用太阳暴晒,没有晒干之前,每天要重新吹两三次再扎紧肝管。
将泡肝和三线肉整块煮熟,切成片,两块三线肉夹一块泡肝放进口里咀嚼,味道就是不一样。泡肝略甜微苦,有一丝丝酸香味,三线肉香甜。夹在一起吃,三线肉不腻,吞咽泡肝不涩。
猪腊肉
当地民谚说:“樱桃开花年猪哭,樱桃结果挂腊肉。”到农历10月底和冬月初,景东百姓开始杀年猪了。过去冬天杀猪,往往是储备一年肉食之需,所以叫“杀年猪”。腊肉一般是在农历冬月、腊月制作,因此称为“腊肉”。
过去腌制腊肉,一般是这样:杀年猪时,把猪肉割成条块,摆在芭蕉叶上,让其凉透后,通常只用适量食盐揉搓,有些会放上一些辣椒粉或草果粉、茴香粉等香料。食盐揉搓后的肉放在一个竹篮里腌三天或三天以上,再把它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晾干后,把它埋进谷子里面或荞籽里面,以备一年食用。
腊肉可炒可煮,炒切成薄片,煮要整块煮,待煮熟后切成片吃更香。腊肉半干时,切成薄片,炒蒜苗,香气四溢。多数野菜和食用花类,用腊肉汤煮,味道更好。
景东腊糁
景东腊糁,是过去寻常百姓家杀年猪时常储备的一道美食。腊糁无论是炖、蒸、炒、还是煮,都是入口鲜香辣、醇厚,回味无穷。生活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景东世居民族,大多数都有腌制腊糁风俗,各地制作方法大同小异,风味相近,而花山腊糁在县内最富盛名。“景东腊糁”,因为过去民间多用带肉骨头作为食材,有些地方也叫“骨头糁”,但是制作方法、味道大同小异。
过去,有些地方把玉米炒黄再磨成面粉,拌入腊参里面,再拌上少量醪糟(现在用白酒替代)、盐巴、辣椒粉、姜丝、白参、萝卜丝、木耳、白花(羊蹄甲)等食材,有时还掺上芭蕉花。现在,有人还拌入花椒、草果和黄豆芽等。母亲还说,拌上炒黄的玉米粉,吃起来有一股特殊的玉米清香味。
“景东腊糁”,“腊”字是指农历的十冬腊月的“腊”,这应该没问题。因为在过去,景东两山普通百姓家,在腊月之前常常要储备好部分来年用品,比如,腊肉、腊腌菜、腊肠、腊面、腊鹅、腊干巴等。而且在实践中总结出来,要在农历十月末至腊月底前制作才好吃。腊柴,即柴薪,也要在腊月底前砍下才燃得好。但是“腊糁”的“糁”,表示什么意思,我一直在琢磨。当初,我认为是腊糁里面拌有白参,所以叫“腊参”。白参是两山林间枯枝上生长的一种“菌类”,景东人常用它拌在腊糁里腌制,或炖入鸡蛋腊糁里。
情人桥
情人桥,因为看上去像一道拱桥而得名。其食材是猪排骨,将大约四、五根排骨连在一起蒸熟,放在特制盘子里,然后浇上油炸青辣椒、花生米、老干妈酱、葱花、番茄丁、精盐、味精等佐料。这道菜吃起来特别鲜嫩、清香,放在口里轻轻一嚼就化了。
据说,这道菜是转为中国情人节准备。汉族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七夕日多雨正是他们哭泣的泪水。鹊桥相会,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唐?权德舆《七夕》:“今日云耕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七月初七这天晚餐,景东境内有些情人或夫妻会选一个幽静的山庄或农家乐,点上“情人桥”这道菜,象征了“鹊桥相会”,两个人慢慢品尝这道风情小吃,静静享受一段甜蜜良辰美景,叙说往事,倾诉未来光阴流年。
景东境内,除了回民,其他各族都以猪肉为主要肉食材,经过长期积累,创造出了许多制作方法,品尝不同风味。
血渣
酥肉
蒜苗爆炒肉
脱腰药炖猪蹄
旺子炒腌菜
猪排
夏枯草煮小肠
麻菜根烀腊猪脚
喜欢本文的亲就给个
图文来源:王秀才
本平台长期征收普洱本地原创内容稿件(稿费从优,优稿优酬)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