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好吃的大蒜苗

樟树+(中国樟树)感谢每年都有你的陪伴

每年大年初六开始

热闹了一个春节的樟树的各个村庄

陆陆续续便开始有人踏上返工的路

再次的背井离乡

带着父母硬塞的一堆土特产

离开樟树,又重新回到

那一座座座仍略显冷清的城里

今天早上8点多,一阵爆竹声之后

堂兄开着后备箱塞满了米粉、油、香肠腊肉

霉豆腐、大蒜苗等各种特产的车

一家人踏上了回广东的返工之路

对樟树人来说

大蒜就是这样一种特产

白的须,直的茎,绿而长的蒜叶

从地里扯出来,抖抖土

用秸杆扎一大捆

放进后备箱里,行李箱里

变成了那一份带走的乡愁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正是地里油菜花开始开花的时候。而在河西张家山这一带,站在路边放眼望去,与成片的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的,还有地里蹭蹭蹭长着的绿油油的大蒜苗。

相信很多离家在外的樟树人关于家乡的记忆里,谈及想念的家乡特色菜时,大蒜炒香肠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吧。在广州近6年,菜市场买过无数次大蒜苗,却从来吃不出家乡的蒜苗的味道。

后来问起父母,才知道在外面买到的都是广西的蒜苗,跟家里的蒜苗不是一个品种。蒜香味不浓,没家里的蒜苗嫩,吃起来总能嚼出渣来。如此一来,更加对家里的蒜苗馋的不行。尤其春节放假前的那段日子,正值家里蒜苗上市的时候,更是一个归心似箭。

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能顿顿能吃上肉,大蒜炒肉、大蒜炒香肠这样的一道菜,只有在家里来客人或是腊月晒了香肠的时候才吃的上。更多时候,妈妈做给我们吃的,是素炒大蒜苗。蒜苗切得细细的一小段,抓一把干辣椒段一炒,再加点老抽,有时候还会加点豆豉进去,沿着锅边淋半碗水一焖,妈妈管这叫KAO大蒜,堪称家里的米饭杀手。

樟树人吃大蒜,可谓是一蒜多吃,蒜叶蒜梗可以炒着吃之外,连大蒜须都是宝贝。洗干净泥沙和杂质后的大蒜须,切碎了加橘子皮、辣椒、萝卜干、猪油渣、豆豉等一炒,又是一道绝妙的米饭杀手。除了炒之外,大蒜须还可以生腌,也就是做凉拌菜,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炒大蒜须

不过说起生腌,最好吃的部位还是大蒜梗。大蒜梗斜切成段,加盐腌渍变软后,加糖、陈醋、生抽、辣椒粉、芝麻油一拌,简直就是人间美味,饭都要多吃一碗。开胃爽口又杀菌,就是吃完满口都是蒜味,连打个嗝都觉得胃里都是蒜味,捂脸。这么重口味的一道菜,却是深得樟树人的心。

记得还在广州的时候,每每跟身边人说家乡怎么怎么吃大蒜苗,都会把他们听的一愣一愣的,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吃法?听我讲到家里的蒜苗怎么怎么比广州买的好吃,他们也只是笑笑不语。于是有一年,专门扯了一大把蒜苗,择洗干净,用保鲜袋包着,塞进行李箱带到了广州一雪前耻。放冰箱里吃了好几天,简直不要太幸福。

吃归吃,从大蒜的播种到收获,都有许多让我难忘的回忆。我出生的这个村庄—张家山蛟湖村,在河西一带都算是种菜小有名气的。在外出打工还没流行起来的年代,老一辈的人世世代代都是以种地卖菜为生。黄瓜豆角青菜茄子凉薯西红柿芹菜大蒜苗包菜大白菜....一年四季都有数不尽的菜轮番种着卖着。

在这个靠天靠地吃饭的行当里,大蒜苗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农作物。

一到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着几块地的大蒜苗等着卖。

每年暑假,除了有暑假作业要写,我和弟弟还要帮着父母剥大蒜子,种大蒜子。夏日炎炎顶着烈日,带着帽子穿着遮阳的长袖衫,弯着腰在地里种大蒜,一行又一行,一种就是几个小时。对于儿时贪玩的孩子来说,这无非是最不情愿做的一件事了。每次收工回家,我跟弟弟都会有一人五毛钱的奖励,可以跑去小卖部买一根冰棒吃。

等到冬天大蒜苗长得可以卖了,又得跟着父母一起去地里起大蒜。爸爸拿着长锹沿着大蒜苗根部一铲,我们就跟在后面弯腰把蒜苗一根根拔起来,放到竹担里。装满一担了,爸爸就要挑着放到池塘里,洗净泥沙再捞起来。

找来凳子和秸秆,把蒜苗一根根码整齐,扎成一捆捆。放回竹担,就可以等着收大蒜的菜贩子来收了。

记忆中有一年大蒜的价钱特别不好,大概是读初一还初二的时候,一斤大蒜只卖2毛钱一斤,就连蒜叶尖儿上的黄叶都要一根根择干净,可把我和弟弟忙坏了。。。

再后来,家家户户有了脚蹬的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也不用傻傻的坐在家等收大蒜的菜贩子上门了。半夜一两点起来,驮着一车子的大蒜,去樟树城区的菜市场上贩子,还能一斤卖多几毛钱。行情走俏的时候三四点钟就能回到家,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得守到大蒜全都有人要走了,才能回家。如此这样的反复,直到地里的大蒜都卖完了,才能好好歇一歇,睡个实打实的觉。

如今想一想,即便是当年高考冲刺,也不曾像爸爸这样辛苦。

就是这样无数个相似的日子,周而复始,才有了今天我们眼前的生活。谈不上大富大贵,却很踏实。很庆幸我跟弟弟都成长为了脚踏实地的孩子。

离家在外的6年,故乡的味道,于我,就像家乡这一棵棵的大蒜苗,熟悉而又不可替代。异乡的水泡不开故乡的茶、异乡的土地里也长不出熟悉的味道。

能带走的乡愁,每一口都是父母的不舍和期望,以及我们的眷恋和无奈。

如今回家已有2年,能时时吃到想吃的家乡味道,这种熟悉的感觉,真好。

留在家里不需忍受思乡之苦的人是幸运的,现在的我是幸运的。

而那些春节后一批又一批踏上返工之路的樟树游子们,对他们来说,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节日对我们来说,代表的不仅仅是团聚,不仅仅是回家,一个又一个的节日,将我们的生活串联起来,将人心凝聚起来。而节日的仪式感,提醒我们在特别的日子里,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也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人们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

离家在外的樟树人啊,等到明年新一茬的蒜苗长出来,离家的时候,请一定记得带上一些。因为,这是他乡没有的味道。

图文来源:刘biubiu

#素材征集#

这个春节陆陆续续踏上返程的你

离家前,都带了些什么家乡的特产呢?

有一种爱,叫做爸妈给你装的后备箱/行李箱

欢迎晒出你们的后备箱/行李箱照片

附上一段文字

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18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