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道路13年未建百米断头路变成菜
成都市青羊区阳光问责问廉热议“菜地街”
00:49成都市青羊区东坡街道贝森路社区位于西2.5环,是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区。这里有一条市政规划待建道路,但一直未见修建,如今已变成一条“菜地街”。
11月8日,成都市青羊区举行第三期《清风扬正气监督问责进行时》阳光问责问廉活动,聚焦“治慵政、惩懒政、肃怠政”。这条“菜地街”成为活动现场特邀监察员、相关专家热议的问题之一。
据悉,这条道路于年已有规划。那么,等待了13年,为何还未开建?作为规划待建道路,能否临时改作他用?这种做法是否侵害了公共利益?下一步,“菜地街”将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东坡街道贝森路社区、成都市规划局青羊分局、青羊区建交局、青羊区城管局等相关单位。“情况复杂”,成了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一个高频词。
探访
长约米的断头路两侧
填出30块小菜地租给居民
在记者实地调查“菜地街”时,不少受访者用“复杂”来描述现今的情况。
年6月,有人从外面运来土,在长约米的断头路两侧,填出30块小菜地,中间用砖铺出一条人行小道。现在,菜地里种有豌豆尖、蒜苗、葱苗、白菜、菠菜、萝卜、莴笋等各种各样的家常蔬菜。菜地尽头堆放着一些花盆,地上长满杂草,再往后是一堵围墙,围墙上安装有电子围栏。
“我们采取和一家社会组织共治共建的方式,一起改造治理这里。”东坡街道贝森路社区党委书记李英告诉记者,每块菜地都由附近的居民报名租用,年租金0多元,供不应求。
80岁的敬宗荣家住旁边的香格里拉花园小区。他租了2块地,年租金多元。“我们种什么吃什么,不打农药,吃得放心。”正在菜地里摘晚餐所需蔬菜的他告诉记者,他租地的支出只有租金,种子、肥料、锄头、水源等都由社会组织提供。
在这30块地里,社区自己留下了2块。李英说,附近的幼儿园平时会带小朋友来体验种菜,这里已陆续举办了16场活动。
尴尬
道路长期未建环境脏乱差
引进社会组织打造菜地出租
规划的道路为何变成了菜地?
李英拿出一张“成都市规划管理局青羊分局关于贝森路社区保利贝森公馆与紫云金沙间规划道路情况的函”告诉记者,早在年6月,东坡街道就曾向业务部门咨询过道路具体情况,当时得到的书面回复是:“这是一条市政道路,道路为东西向,道路中心线由贝森路与贝森巷道路中心线交点向东延伸.米,道路宽度为16米。”
也就是说,社区和街道知道这是一条规划市政道路,那么他们为何还要同意将这里打造为菜地?
“在改造为菜地之前,这里环境很差。街道堆满建渣,小偷把赃物藏在这里,也有人将宠物的尸体埋葬于此。”东坡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阳乐指着旁边一墙之隔的小区告诉记者,以前居民常常向街道投诉这里弥漫臭气。
由于道路迟迟未能修建,要解决脏乱差问题,必须尽早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李英回忆说,附近居民对治理意见有分歧,有人希望打造成绿地,有人希望设置体育设施,也有人希望尽快建道路……经过一番考虑,社区决定引进社会组织,将这里打造成菜地租给居民,并在入口处搭建了板房,用于花草售卖和手工作坊。
焦点
1、社区治理收费是否合理?
规划道路改造成菜地后,社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治理,并对租用菜地的居民收取租金。社区的这一做法是否合理?
对此,青羊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社会组织改造,让居民参与体验,并治理周围环境,这是一件好事情。项目有收入后,必须纳入社区基金,用于反哺社区建设或公共事务。
“这是一种临时管理措施。”李英说,“菜地街”打造1年多来,社区在该项目上有7.2万的资金收入,这笔专项资金一直没有动用。
2、菜地是否是绿地?
成都市规划局牵头制定的《成都市“中优”区域“两拆一增”工作指导标准》将整治类型分为4大类,包括指导拆除类、依法拆除类、协商拆除类、创新探索类。其中,创新探索类提到了“已征收未上市的储备地块先期植绿。”
如果按照这个规定,那么菜地算不算绿地?青羊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城市园林绿地包括六类,菜地不属于城市绿地,也不适用于创新探索类整治类型。
3、规划13年为何未开建?
从年到年,这条市政规划道路,规划待建的时长达13年。等待时间为何这般漫长?
青羊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市有上万条道路,青羊区有上千条道路,道路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道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纳入建设的道路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上级统筹安排下达建设任务;二是满足片区发展需求需要建设的道路;三是群众诉求中反映的需要尽快建设的道路。本次群众反映的保利贝森公馆小区北侧规划道路原未纳入本年度建设计划。
4、规划待建道路谁来管理?
这条未名路,并非个例。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规划待建的时间可能长达十几年之久。这个“规划待建的空窗期”如何治理,谁来主导?
青羊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虽已有规划,但当道路还未纳入建设计划时,临时利用和管理问题应属于城市管理范围。
对此,青羊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职能职责划分,城管局负责接收按现行规范建成的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并统筹管护。规划待建的道路不在市政设施日常管理范畴。
成都市规划局青羊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此类用地只能建设与道路相关的建设项目。也就是说,社区改造“菜地”和搭建“手工坊”的治理方式也有不妥之处。
怎么办?
贝森路社区:
一旦施工进场菜地将立即撤场
“一旦修路,社区将全力配合,立即撤场。”李英说,现在社区已经口头与种菜的住户进行了协商。而社会组织在签订合同之时,也约定做好随时无条件撤场的准备。“但我们不合适马上撤场,我们希望和道路进场施工时间无缝对接。”她说,如果在施工前撤场,这里将敞开完全对外,可能又会出现堆放垃圾等情况,不利于社区管理。
青羊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前期调研工作。道路建设需要青羊区政府专题会确定项目建设业主,并安排建设资金,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中。
青羊区林业和园林局:
发挥主动性启动闲置绿地普查
按照城市绿地“建管分离”的方式,城市绿地先规划,再建设,“诞生”后再移交到城管进行管理。
“我们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在工作上多迈一步,而不是后退一步,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无缝衔接。”青羊区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刘瑞表示,他们将积极与规划部门进行衔接,对全区的未建闲置绿地地块进行普查。普查后,请规划部门确认绿化地块。如还未建设,城管局将积极汇报,请区政府明确建设单位。他说,青羊区是历史上的老城区,这几年对绿化非常重视,加大投入,绿化提升改造的变化也很大。
临时治理体现了城市温度
成都理工大学社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李向前认为,不少社区的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比较缺乏,贝森路社区这条道路还没有开始建设,在这个过渡阶段,社区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一起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这种临时做法体现了城市温度。
“在这个过渡阶段,在不影响大的市政建设的前提下,这种临时做法可以助力和谐社区的建立。”李向前认为,临时治理是合情合理的,但城市建设一旦启动,这种临时做法必须服从大局,进行无条件的配合撤离。
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chenfa.com/smjz/21222.html